做打工仔也好,當老板創業也好,賣一杯咖啡也好,世上沒什麽容易的事。
但再平凡的簡單事,做到極致,結果就會不同。
為追求一杯理想中的咖啡,一個人可以走得多遠?
咖啡之路起源
在馬國新山一帶,咖啡友大概都知道My Liberica的存在。
咖啡座近年如雨後春筍,遍地都是,唯獨它一枝獨秀。是全新山甚至全馬唯一一家從咖啡豆種植、處理、烘焙到衝調,從一顆豆到一杯咖啡一手包辦的精品咖啡館。
開咖啡馆的人多,但能做到全盤控制的沒幾人,皆因入業門檻高。生産成本高漲、種植處理技術要求、精品豆儲存期有限等問題,嚴格來說不符合經濟效益,除非你是後台夠硬的大集團。
2011年開業,從一家小咖啡館到4家分店,一步一腳印做起,咖啡館主腦34歲的劉博乾侃侃而談他的咖啡曆程。
帶領家族兄弟創業,5年時間建立起一條龍系統,除了咖啡館外,也有自己的咖啡果園和處理廠,最新發展是在果園辦導覽團,讓有興趣者組團參加,進一步了解咖啡。
一顆咖啡豆延伸無極限。而他說一開始其實只是出於一份對咖啡的純粹喜愛。大學在國立台灣大學念農藝系,大三那年對咖啡産生濃厚興趣,一心想用好的咖啡豆和機器,衝調出一杯自己想要的味道。
「大學時期,老師的實驗室有一台上課教學用的炒豆機,台灣咖啡文化很興盛,隨處都可以買到生豆,炒好的咖啡豆和生豆價格相差一倍,那時候是窮學生,老師又有一架,就買回來自己炒,開始鑽研。開始為省錢,後來是好玩,咖啡的味道會因為各種小小的變數而産生變化,今天煮的這杯咖啡是什麽味道?你每次都會非常期待。」
還從此養成習慣,不喝別人炒的豆,只喝自己炒的豆。
「回國後,促成我開店的原因之一是因為在馬來西亞非常難買生豆。當時經常拜託在台灣念書的弟弟買咖啡生豆回來,非常珍貴,只有大節日才拿一批出來炒。我當時就在心裏想,要怎麽樣可以常常喝到很多不一樣的咖啡?怎麽樣可以買一台我心目中的夢幻炒豆機來玩?」
咖啡,不一定是外國的豆比較香。
店名My Liberica有兩層意思:1.我的賴比瑞卡咖啡 2. 馬來西亞的賴比瑞卡咖啡。“希望利用自己的知識去诠釋本地咖啡豆,做到另一個層次。”
社會教我的事
一個人什麽時候開始知道自己的人生目標,身歸何處?
可能10歲,可能18歲,可能一輩子也在徘徊。
他的關鍵時刻發生在人生低潮期。
大學畢業,和很多新鮮人一樣,走一條符合社會規範的道路,加入大公司,打一份安穩工作,期望闖出自己的未來。受聘于全世界第一個生産無籽西瓜的育種公司,被派到印尼當開荒牛,負責業務發展、連接分銷商和種植技術問題,幾乎整個印尼都跑遍。
對事業充滿熱情,也有工作能力,卻因鋒芒太露,得罪上司。
「我很喜歡我的工作,不在乎日曬雨淋,就是想體驗,也從中得到很多滿足,但辦公室政治是我沒有修好的學分,也促成我走到今天這一步。我不計較工作,甚至當自己的生意一樣想把工作做好,但因為威脅到上司,結果…當時我問自己,人生目標是什麽?為公司拼命做,我也很喜歡那份工作,但問題是我不能任人擺布。」
工作受挫,郁悶了幾天,無心上班工作,某日把自己所有的私人物品搬出來封箱,忽然感覺豁然開朗。
「那刻開始,我告訴自己,原來是我要走了。」
花了一個月時間交接,他選擇回老家,自主命運,展開新事業。
博乾的父親是小園主,務農為生,為他與兄弟的創業之路鋪下厚實基礎。念農藝系的他回國發展,也希望以學到的新知識改良傳統農作方式,與時代同步,免去被淘汰的命運。
而創立My Liberica前,他曾和朋友合股開過人生第一家咖啡館,但最終因理念不同分開。「第一次開店失敗經驗中,我學了很多。這一課很寶貴,我的原則是合作一定要白紙黑字,在這個前提下,拆夥後還可以做朋友,可惜只是輸掉錢。」
但失敗有時讓人更清楚自己的方向。
2011年再出發創業,他進一步勾勒出心中理想的咖啡館模樣。
「拆夥後,曾經很down,我是虧錢離開的。爸爸當時剛拿到一份熱乎乎的地契,就讓我拿去貸款了。裝修店面時,因為預算有限, 告訴裝修商我的預算後,對方直接就不鳥我了,哈。爸爸後來介紹了一個從事訂做家俬的朋友給我,他知道我的事,也很願意幫我。為省錢,我上網、看書學怎麽畫室內設計圖,也從裝修Uncle身上學了很多東西,椅桌高度要多少才坐起來舒服?全是他教我。我把基本圖給他,他就改良成適用的東西,就這樣,拼拼湊湊把第一間店拼了出來。也因為這些過程,我很清楚,開一間店開始要找誰,誰可以配合我,A沒有做好,不可以叫B工程來,所有東西都是一點點學。」
如今咖啡品牌發展到4家分店,外人看來應該很羨慕,年紀輕輕的老板一定是身家百萬。
他笑言其實不然,坦言仍是負債中,賺來的錢都投在生意發展。開店裝修、買機器、蓋工廠全是大一筆費用,除了向銀行借,向親友借錢。
「可能你也想象不到,當初我想買一台機器,但就差一點點錢,得要去借。借錢的感覺很不好,但沒有辦法,為了讓生意運作,硬著頭皮也要借」,幸獲親友的支持,讓咖啡館能夠順利運作。
創業過程甘苦多,讓他體會到賺錢不易,學會控制資金,步步為營,一定要穩紮穩打。
「吃過太多虧。剛辭職回來,存了一筆錢,有很多想做的東西,買了一台機器放了大半年,結果都沒有運作過。有時太理想化,要經曆很多事,遇到沒錢時,才知道什麽叫苦。現在我買東西都很小心,除非真的需要,才花錢買,不肯定的話,先租機器試看看。像現在我在種植園辦導覽團開咖啡座,有兩層樓,現在只做好下面一層樓,就已經花了很多錢。我就先開放一層樓看看,反應好,真的有人來,再分階段做第二層樓,這是我現在做事的想法。」
籌備初期預算有限,店內裝修設計圖自己畫,摸索學習,往後多家分店設計,也都由他親自操刀畫圖。以溫暖木質設計為主調,踏實不花俏。
尋找獨特味道
開店要如何突圍而出?就是不走尋常的路。
咖啡店滿街都是,總要有自己獨特的靈魂。
有別于一般café大多進口外國咖啡豆,他種植的賴比瑞卡咖啡豆屬本土品種。
賴比瑞卡咖啡豆在全世界咖啡産量只占1%,相當冷門,在新馬一帶多是傳統咖啡店采用,但隨著本土咖啡的成本越來越高昂,許多傳統咖啡店也轉而進口國外較便宜的咖啡豆。
「本地傳統咖啡豆焙炒過後都會添加糖漿、人造奶油等添加物,借此提味及降低生産成本。也因為傳統咖啡不是以傳達 ‘咖啡原味’為主,以致傳統咖啡果處理廠在運作上都主要以降低生産成本為製作考量,在處理過程上並不講究還原咖啡豆最根本的味道。也因為這樣,國外咖啡玩家對本地的賴比瑞卡咖啡豆印象不太好。」
他以精品咖啡的作業方式去生産本地豆,開業不久,累積好口碑,吸引海內外媒體上門采訪,打響了名堂,也不斷有人上門尋求合作特許經營權。「我一開始都推掉找我合作的人,爸爸就說我很奇怪,你一直喊沒有錢,人家要給你錢,你又不拿。我有自己的執著。」
曾擔心開分店後無法控制咖啡水準,他說最後找到一個支持點說服自己。一杯咖啡豆的風味,70%取決于處理,20%在于烘焙,10%在于咖啡師衝調,過去雖然自己種植、烘焙咖啡,但咖啡果處理部分則交給傳統處理廠負責,也相等于地把70%的咖啡風味控制權交于他人之手。
「2年前我把咖啡館交由弟弟經營,回到果園建設處理廠,最主要因就是不滿意咖啡豆處理後的品質。因為天氣不好等各種因素,常常最後咖啡豆的味道不一樣。另外處理完成的豆子,我們還得自己再挑選過,因為傳統處理廠在做法上大小豆、瑕疵豆都沒有分級,省去許多分級和人工挑選費用,所以可以廉價賣出。當時我就告訴自己,有機會一定要自己做,因為咖啡豆處理太重要。」
博乾表示咖啡的風味,每個環節都有出錯的機會,關鍵在于怎麽掌握。做到自己一腳踢,有利也有弊,「好處是可以保證品質穩定,壞處是成本高,一般本地咖啡生豆價格每公斤16~22馬幣,我們的精品咖啡豆成本就要24馬幣。」
君度橙酒咖啡,酒精味道並不濃烈,咖啡混著橙香,非常特別。
招牌冰滴咖啡,冰塊也細心地以咖啡制作而成。
只此一家,獨家自創的咖啡果皮香槟,將咖啡果皮做成飲料的基底,味道微妙。
改變容易,堅守比較難
春江水暖鴨先知,行情不好,博乾說咖啡業者是最先感受到。
「這時候就是考驗你的能力,你的咖啡,你的經營理念,只有想辦法強化自己,挨得過,就會好。」
關于經營理念,他有自己的一套。
相信累積好口碑,口耳相傳的廣告才是最有效的宣傳。
「這些年也在摸索思考,什麽叫做生意。這麽多人打廣告,我們也應該打廣告嗎?我做了1、2次,好像不是我要的東西。打廣告是想讓大家知道你的存在,必須萬事俱備,人援充足,品質做好,但你盲目打廣告,請的人不夠,咖啡不到位,服務不好,請一堆人來,不是來幫你,是來害你的。對我來說,一個人就是一個廣告,人傳人的廣告最可怕也最有效率,如果把每個顧客照顧好,出去的時候他傳兩、三個,你就多了幾個好廣告。」
開業以來,始終以咖啡為主打,不賣主食,只有蛋糕等輕食。
很久以前光顧他的咖啡館時,就曾好奇問過,沒有想過賣主食?
當時他說,想要打造的是一間客人走進來,就能聞到滿是咖啡香的咖啡館。行外人也許不會知道,賣主食而已嘛,對咖啡館影響層面能有多大?
聽他一席話,才恍然大悟,細節果然都是關鍵。
「也有人勸我,要賺錢,你一定要賣吃,但我覺得一旦做了,熱油煙味會隨著空氣粘在牆壁,粘在顧客身上,破壞店內的咖啡香氣。另外,産品越多越難控制,這是我的觀察,那些什麽産品都賣的店,通常做不久。你看只賣鴨肉飯、只賣雲吞面的人都可以做到第三代還在賣,因為他可以在很不景氣時,只對少數東西負責,你什麽都賣,就要做到對貨品物流管理精良。最後東西不新鮮了,又不舍得丟,人家吃了就有負評,所以我寧願不賣。我們的咖啡不是炒好就可以用的,咖啡有最佳鑒賞期,我們都希望在它的風味最好時呈現上桌。剛炒好的豆先要儲存,我們的豆子特性大概要7到10天,味道才完整。如果我賣的東西很單純,我就知道這個月我能賣多少,賣完了,我要炒多少。什麽都賣,你就亂了,抓不到流量,品質一定掉,想辦法把單純的東西做到最專業,這是我們可以做的。那就算不景氣時,顧客還會回頭,因為這裏有他想要的味道」。
經營自己的咖啡理想國,工作不只是謀生手段,也是人生追求。
「我覺得重點是我完成自己一世人想完成的東西,不說錢,精神上,我覺得我得到更多滿足。」
求變求新不易,殊不知,不變應萬變,保持穩定水準,才是最難。
泡一杯好咖啡,從最根本做起。不隨波逐流改變經營型態,靠的是紮實根基與信念。
正是這份堅持,開創了屬于自己獨有的味道,從一家小店發展為4家分店,從非主流變成主流,等到懂得品味它的同道中人。
一家有想法的咖啡館,一杯小小的咖啡,濃縮了一位咖啡職人所有的決心。
My Liberica Coffee
總店地址:73, Jalan Molek 3/10, Taman Molek,Johor Bahru
Published:02/02/201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