那名荷兰籍女士边与我交谈时,边把喝完的1.5公升牛奶包装清洗干净并压扁,然后理所当然地把它掷入宿舍的分类垃圾箱内。
那是瑞典一家全由投宿者自我管理的青年宿舍。宿舍设置了分类垃圾箱,而投宿者也懂得配合。那名女士的举动让我意识到何谓先进国以及先进国度国民的素质。
那是90年代末到北欧背包旅行时让我难以磨灭的印象。
那个时候,当地的超市已经不发免费塑料袋了。购物者必须自备购物袋或是付费购买。当时浑然不知,跟收银员要了个塑料袋后,发现她把塑料袋的费用计算在购物总额里。平时不放在眼里的塑料袋竟然“变得”那么值钱。那时的欧洲物价很高,对我这样一个穷酸相的背包客而言是非常大不了的事。后来学乖了,再也不敢在超市或商店要塑料袋了。不过,塑料袋对环境的破坏也正是那个时候印记在脑海里的。
到了丹麦,宿舍厨房内的洗碗盆都摆放着一个盛水盆和一把刷子。那是用来洗碗的。为了节约用水,用一盆水洗碗,而不是让水龙头开着洗。水源充足的国家,却不愿意让水龙头一直开着让水流走。当时,有来自澳洲的女人对这洗碗方式嗤之以鼻。
离开北欧进入德国境内时,看到了满街的公共分类垃圾桶。原来,保护环境已经不只是停留在不随地乱丢垃圾而已。那个时候的德国人已经晋升到循环垃圾的阶级了。
投宿过无数家国际青年旅舍。不论地点、外貌,旅舍都清一色提供分类垃圾箱。最贫民的旅游住宿方式,却能够关怀地球。在一个集合群体的住宿里,通过每个人微小的举动,不但能减轻旅游业对环境的破坏,更让环保效率发挥更大的作用。后来发现,最早发起青年旅社概念的是一位德国教师。
必须强调的是,上述种种发现,都属90年代末的事了。
时光久远。
新加坡“升级”成为发展国经济体也有二十余年之久了。
瑞典人早在1980年,就已透过全民公投,决定国家能源的未来方向,废除核电,减少对化石燃料的依赖。虽然废除核电将伴随电费高涨,可是全民取得共识,决心开发新能源以取代传统发电方式。这项公投,体现的是政府与人民的意识。早在80年代,瑞典上下已经意识到新能源的存在以及认定新能源必须作为未来的电力走向。
据说,海洋里的塑料垃圾到了2050年将超出鱼类的总数量。美国总统川普可能会认为那是危言耸听而已。或许是吧。可是,我只记得小学课本里提过塑料需要非常长的时间才能自然分解。而城市的打包文化和消费文化都消耗大量的塑料和塑料袋。
环顾自己所处的先进城市,到了今时今日仍然有人必须使用一大个塑料袋来装一块已经包装在超薄塑料袋的小面包……人们并不在意塑料袋对环境的破坏。从每个人每天的塑料袋使用量来推算,单是这样的一个城市的一年塑料袋消耗量就已经非常可怕了。更何况地球的城市人口不停地增长,塑料袋的分解时间肯定跟不上被丢弃的速度。地球是否有足够的海洋和土地空间容纳所有的塑料垃圾?
还好还好,十多年前到台北时,发现那里的便利店也已经不发免费塑料袋了。在禁用塑料袋方面,亚洲显然比北欧来得慢。不过,有心不怕迟。从台湾朋友那儿得知台湾在2002年立法禁止免费分发塑料袋。“立法”这字眼却让人生畏。
2009年再到上海时,发现市容干净了许多。禁用塑料袋之后,地面上的塑料袋已绝迹,也不见满天飞舞的塑料袋了。一个独裁政体毫无商榷地颁布禁用塑料袋,让一个即使对环保懵懂不知的社会,也会因为禁令立竿见影的作用而为环境做出一定的贡献。作为全球人口最多的国家,这样的禁令作用是巨大的。
禁令,可以通过约束人们的公共行为来影响大环境。不过,禁令的层次还必须取决于政治领导人的素养。无论我怎么看,禁用塑料袋比禁口香糖的意义和影响力更深远。
其实,在亚洲最早禁用塑料袋的排名上,孟加拉是高居榜首的。塑料袋的泛滥造成严重的水灾,使得孟加拉政府不得不在2002年颁布禁令。
孟加拉禁用塑料袋整整15年后,新加坡也终于在今年开始探讨禁用塑料袋的可能性。但与此同时,新加坡突然宣布公共系统在2020年进入无现金付费。毫无商榷余地。与禁用塑料袋相比,显然是跨向智慧国对新加坡而言是比较重要的。
进入千禧年世纪时,不可能没留意到欧洲城市里开始出现可爱的Smart低排量环保车。体积娇小,宛如玩具车,立刻吸引住了我的眼球。
这个由瑞士时尚手表制造商斯沃琪(Swatch)与德国马赛第奔驰(Mercedes-Benz)联手推出的环保车在欧洲渐渐普遍起来。体积小、时速有限、低排量的Smart仔车一开始就是针对城市的使用。Smart仔车不但环保,也同时解决了欧洲城市停车位难寻的问题。
如果真要拥车,我只要一辆天蓝色的Smart仔车。哪天任性起来,遇上道路阻塞时,干脆把Smart仔车驶上人行道越过堵塞路段。只不过,最适用于地寡人多城市的Smart仔销售到日本、中国、香港,甚至印尼等市场,却独漏新加坡。
不管是低排车、电动车或是混合动力车都因为新技术的关系,销售价格比一般石油汽车来得高。2008年的金融危机却成了环保车的生机。一些欧洲国家为了刺激消费,也同时制造就业机会,开始推出环保车的补贴。例如,英国就推出了6000英镑的补贴给电动汽车。欧洲以外的中国也做出相同计划,鼓励低排环保车。
让人觉得纳闷的是,地寡人多的新加坡没有趁此时转入体积小、排量低的汽车以减少养车费用和空气污染,却相反地出现了体积更庞大、排气管更多的汽车。肉眼所能看到的跑车也的确越来越多。
同样让人摸不着头脑的是,新加坡非但没有环保车补贴计划,2016年第一辆个人进口的电动汽车还因为超出碳排量而遭到路管局的罚款。电动车被嫌不够环保,传统汽车竟然比电动汽车更环保。
去年到葡萄牙,在首都几百公里郊区外的超市停车场,看见两个保留给电动车充电的停车位时,才意识到电动车已经不再是传说而已。即使像葡萄牙这样一个在金融危机时还必须向货币基金贷款渡过经济危机的小国,也已开始为电动汽车推出基础设施,为未来走向新能源时代做出努力了。
2011年再度走访德国,发现德国人在环保路上已走得更远了。火车驶入郊区,经过大大小小的村落。几乎所有的民房屋顶上都装置了太阳能电板。那个时候正值冬天,阳光并不多见。可是,即便是这样,人们也懂得善用阳光。那里的人们对再生能源的认识与选择,显而易见。
本世纪起,葡萄牙政府也逐步投资再生能源,利用水力、风力和太阳能发电。与此同时,通过提供电网以及补贴计划鼓励民间使用太阳能板发电,并将过剩的电力出售给电力公司。
在欧洲,庞大的电力公司垄断市场,原来已经变得未必是必然的。这显然需要政府与民间通力的合作才能达成。有意识的政府必须在大环节上透过立法、提供电网等的基础设施、补贴的方式支持新能源市场的成长,再配合有意识的人民,共同改变依赖传统燃烧化石燃料发电的市场。例如,规定出售给电力公司的新能源价格必须具有吸引力,才能鼓励民间投资新能源科技发电。
在拥有其他新能源电力的选择下,德国民众有意识地撇弃仍旧使用传统燃煤发电的电力公司。集体的个人力量使得电力公司盈利下跌。电力公司不得不转入新能源投资以挽救公司的未来。民间的力量改变了大机构的营运方向。
葡萄牙在大规模地展开新能源基础设施时,发言人曾说过,上帝把石油送给了中东地区,却把阳光留给了葡萄牙,所以要善加利用日光。
我认为他只说对了一半。如果有上帝的话,上帝把石油赐给了中东,却把阳光留给了地球的每一个人。因此,每个人,只要有足够的智慧,就能将阳光潜在的能源转换成电力。
现在,不单是太阳能板,连太阳能屋顶都已研发成功,并推出市场了。换句话说,太阳能板直接取代瓦片,成为建筑材料。只要愿意,人类真的无所不能。
太阳毫不吝啬地赋予万物生命。在新能源时代里,更赋予了人类电力的可能性。撷取太阳的能量绝对不是富国的权力而已。即使像葡萄牙这类人口稀少、经济有限(人均所得还不及新加坡三分之一)的国家也具有展望地球未来的远视和智慧。即使是小村落都设有分类环保箱;偏远地区的超市也有电池、灯泡、软木塞子、墨盒的环保箱。
葡萄牙也曾投资研发了世界首个利用海浪发电的转换器。虽然后来无法将研究成果商业化,大量地生产并使用,至少在环保方面做出了努力。在我认为,在为减少碳足印方面,比建造什么滨海湾花园来得实际多了。
据最新的官方数据显示,葡萄牙这个沿海国家的新能源产量已经占总产量的62%了。不富裕的一个国家,却可以是选择先进的。
躲在冷气设备的购物中心内,享受城市种种的生活便利与物质,这个地球仿佛与自己无关。久住在城市的气泡中,容易与大地脱节。然而,容易忘记并不是借口。互联网布满城市的天空,城市人可以透过网络看到世界的变化。冰山的融化、海平面的上升,不可能不知道;对全球气温大闹情绪的事件不可能不知。除非是自己根本不想知道。
因为冰山的融化,看见了北极熊必须耗费更多体力游到更远的陆地觅食;得知36000只企鹅因为花费更长的时间觅食,在一年一次的繁殖期间,只有两只小企鹅能够存活而没有被饿死。人类的集体活动直接影响地球的生态。即使不愿承认这一点,也不能否认,人类是有能力通过改变自己的活动而改善地球的生态环境。
根据美国能源信息署(US Energy Information Administration)截至2014年为止的资料显示,新加坡总能源产量的96.88%来自化石燃料,新能源占3%。邻国马来西亚的新能源量却已达到了总能源的10.13%。
瑞典国民在37年前决定投资新能源的意愿,即使到了今时今日,看起来仍然是很先进的一个举动。毕竟,37年后的今天,新加坡人连投选一个象征式的民选总统都仍未具备足够的心智。
Published: 27/10/201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