燕三条之二 变革的传承

文 | 摄影 | 杨丽玲

当传统遇上现代艺术

犹如充满简约禅意的艺术空间。

尚未踏入庖丁工房(Tadafusa),已被吸引。

自然光透射的落地窗,乍见中央的长方形格子状木质陈列墙傲然屹立。

以制造刀具手柄和砧板的碳化云杉作为材料,一把把刀就像艺术品一样直挺挺摆放,带着傲气。一道玻璃门隔绝,似近若远,充满神殿一般只看观望不可触碰的神圣之感。

这是由东京名设计师关祐介打造的精致展示空间,设计大获好评。去年上旬,我已看过不少媒体报道。

墙上显眼的钳子形状的商标,充满时尚感。

三条市这家历史悠久的刀具工房,似乎有什么是与别不同的。

1948年4月设立,和燕三条的很多工场一样,也是家族企业。

陈列室拾级而上,走进的是历史。三代社长,曾经的商标,打造过的各种刀具。是记忆,也是辉煌。

2012年第三代曾根忠幸接任社长之后,开始进行变革。商标改了,产品重新设计并精减至100种,研发星级产品面包刀,且标榜售后研磨维修服务等。

主要出产手工锻造家用和职用刀,包括荞麦面刀,渔业用刀、传统日本菜刀等,最厉害的是开发了碳化法,木材刀柄有抗菌功能,而刀刃的不锈钢材质也具备耐磨、不变形的特性,讲究的不只外观更强调实用性。

庖丁工房的宗旨,是打造“真实的好产品”。

迎接我的是产品经理大泽真辉先生,他要我稍作等候,说是请了工匠带我参观并讲解。唔?眼前竟然出现了和周围环境似乎不太协调的外国面孔,口操流利英语。

Nathan Doherty,在这里已工作了3个月。

“我太太是日本人,来自燕市,我们回到日本是希望让孩子了解体验本土文化。我原本和所有外国人一样在英语学校工作,哈哈,但这不是我想做的。有一次,太太读到社长的一篇专访,他在访问里说:’如果有外国人来应征工作,我会觉得很有趣。’太太于是联系了他们,我们就像你现在这样来工场参观,之后社长对我说:’如果你想要一份工作,我没问题。’好,拜托了!所以我就在这里咯。我在澳洲是视听技术人员,虽然没有受过专业训练,但我对日本和世界各地的传统很有兴趣,所以当我听到有这个机会时,我不可能拒绝。太好了!”他说在日本,大家叫他“Na-san”。

与时代一同挺进

不怕技术外传,愿意接受有兴趣却无背景经验的外籍人士,若非新一代社长的开放经营理念,传统技术怎能得以传承。

工场目前共有15名工匠,要应付来自全世界源源不绝的订单,不容易。现在订制一把刀,据说需要等候4年。

工场,是另一个天地。

近20道工序,整齐划分工作区域,从洗涤、锻造成型到镌刻等,Nathan努力地讲解每一个过程,他笑说自己也还在学习当中。我对照手上为访客设计的精简说明,原本毫无概念却大概已能了解七成。

问他打造一把刀需要花多长时间。
“呃……挺久的。哈。像我负责裁剪材料,一天可能完成300到400片,下一个步骤把锋利的部分磨掉,然后再进到下一个步骤,每道工序都是由不同人进行的,都各有难度。”

最难制作所以价格最高的,是造型特殊的荞麦面刀。最便宜可能是1万日元,最贵的可以是3000万,不同的重量、设计,取决于个别要求。

不只打造新产品,工场也负责维修工作。
“从全日本送来的刀,不是我们制造的也可以,我们会负责研磨维修,一年维修了大概25,000刀,是我们公司很重要的生意。”

Nathan说,工作很有满足感。
“因为我们的公司不是很大,大多还是手工完成的。很多工序只有一个人做,你会感觉到责任,会希望尽量在产品交到另一位工匠之前做得好好的,最后打造出完美的成品。我问过怎样能变得很厉害?哈,得到的答案是:经验、苦干。”
据说高龄73岁的二代老社长曾根忠一郎现在也仍然会出现在工场帮忙呢。

Nathan兴致勃勃说要介绍他的“师父”给我认识。

古川泰隆,年轻的日本人,在工房工作了3年。“我对日本传统文化很有兴趣,大学时读日本和西洋美术历史,对日本传统很好奇。现在每个国家的情况都差不多,年轻人不想参与传统作业,因为薪金比其他工作低,而且很辛苦,可能他们看不到这个行业的希望。”古川说。轻声细语的他,感觉有点害羞。

“那你呢?3年了,热情还没被消磨吗?”我笑着,明知故问。
“是!哈哈。每当学到新的东西,把工作一件一件完成时,我就感到很满足。”他现在正在学Nathan口中最难的手工镌刻。

觉得多久才能学会所有的技艺?
“可能下辈子吧。哈哈!”他大笑,态度却不像在开玩笑。

Nathan在旁边大声嚷着“Ganbatte masu!”
加油!哈,我当时也忍不住热血地为他们俩打气。

一门技艺,代代发扬光大,需要有心人。

 

庖丁工房
新泻县三条市东本成寺27-16

 

 

鸣谢行程安排与协助:燕三条地方产业振兴中心

 

 

Published: 25/04/2017

 

Comments

邮箱地址不会被公开。 必填项已用*标注

YOU MAY ALSO LIK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