娛樂 Lens觀點 Reviews

《Three Billboards Outside Ebbing, Missouri》我們的憤怒年代

文 | 楊麗玲

憤怒的年代,需要這樣一部電影。利益掛帥一味對觀眾逢迎獻媚的電影圈,同樣需要這樣一部電影。

我很慶幸尚能看得到。但看到片頭出現Fox Searchlight又讓我禁不住感傷,Disney並購案子已成定局之後,Fox Searchlight是否有存在空間或者會否變質,無須多作思考,反正已無力輓狂瀾的可能。

好萊塢片這幾年,確實愈來愈沒意思了。

掌舵的英國愛爾蘭劇作家兼導演Martin McDonagh本來就不太好萊塢,Frances McDormand、Woody Harrelson、Sam Rockwell、John Hawkes、Peter Dinklage、Abbie Cornish,演員名單上沒有最弱一環卻也不太屬於主流大明星。身形特殊的Dinklage縱使演了《Game of Thrones》鋒芒耀眼也不見有後續發展,電影圈口口聲聲說反對歧視不過自欺欺人。

“RAPED WHILE DYING”、“AND STILL NO ARRESTS?”、 “HOW COME, CHIEF WILLOUGHBY?”
荒蕪人煙的公路,3個巨型廣告看板,在小鎮引起一場風暴。

少女被奸殺,7個月之後兇手仍然逍遙法外,母親Frances McDormand買下公路旁3個巨大的廣告看板,挑戰警長Woody Harrelson的威權。

不是二元對立的好與壞,沒有絕對的黑與白。不是,不是你想的那樣。你不需要嘗試揣測情節發展,因為你絕對意想不到,和人生一樣,猜不透啊。

McDormand野蠻毒舌惹人厭,Harrelson恰恰相反,在小鎮上深得人心,而且,全鎮的人都知道他身患絕症命不久矣。

「我快死了。」他要求諒解。
「我知道。」她冷淡以對。

偽善是人類本性,人人都想當好人。不近人情,罪大惡極,所以明明是可憐的受害者家屬,McDormand卻成了全鎮公敵。

硬梆梆的女人,要的也不是同情,她要正義。沒有把痛苦擺在臉上,但強悍的表層下,還是會不經意流露內心柔軟處。一幕與Harrelson言語對峙,突然眼前發生預料不到的狀況,她的防衛機制一秒崩盤。另一幕廣告看板下對著一隻不知從何而來的鹿,一番感慨,根本沒有上帝,世界只有虛無,我們對彼此做了什麼又有什麼關係……

角色是McDonagh為McDormand而寫的。100%契合她的氣質,坦白說,她有張很mean的臉。

出場第一個鏡頭,她看著巨型廣告看板,咬指甲、輕撫下巴、頭往後傾,若有所思,沒有片言只語,沈默傳遞著情緒。這個女人連臉上的皺紋也有戲。

McDormand會不會再次當上奧斯卡影後,我不在意,反正不過一場小圈子遊戲。雖然我覺得她沒得獎是不合理的事,這是她演員生涯中最精彩的一次表演,甚至比《Fargo》更震撼。

看她和Woody Harrelson、Sam Rockwell的對手戲,是非常享受的一件事。不需要多餘的對白,棋逢對手,發自內心,自自然然,計算了無痕跡。據說戲里對白夾雜的粗言穢語,是演員各自為接下來的情緒爆發式動作的timing所作出的預先鋪排。

他是讓人安心的演員,我沒見過有他deliver不到的角色。鐵漢表層下有著慈悲溫柔,Harrelson是小鎮的精神支柱。眾人皆醉我獨醒,畢竟人之將死,是比較清醒的。

Sam Rockwell一直是我非常非常非常喜歡的男演員,《Moon》看的他獨角戲,至今無法忘懷。這是他一次非常靠直覺與天分的演繹,豁出去全無保留。魯莽、率直、暴烈、笨拙、非常政治不正確的媽寶警察,不擅長處理情緒,暴力是他的表達方式。故事開始,怎看都像是好萊塢片典型壞警察,但電影里最有變化的,是他。No,耳機裡聽著ABBA的怎會是邪惡之徒;No,這戲沒有絕對的所謂好人與壞人,不過都是些渾身缺點的人類罷了。

人,是複雜的,不是不變的,大家其實都在不知不覺中領悟、慢慢長進。

If three and four were seven only
where would that leave one and two?
if love can be and still be lonely
where does that leave me and you?
time there was and time there will be
where does that leave me and you?
~《BUCKSKIN STALLION BLUES》

 

平和悠揚的背景歌曲,如戲,又暴力又哀傷,既幽默亦荒謬。

Martin McDonagh作品,不似Quentin Tarantino賣弄血腥,沒有Coen Brothers那麼冷酷絕望。故事確實沈重,場面也暴力,人物出手不留餘地,語言真實所以粗暴,卻也處處充滿陰暗喜感。人生,可笑的事畢竟不少,人類自己看起來就相當可笑。

兇手是誰不是電影的重點,這不是懸疑式查案電影。憤怒只會招致更大的憤怒。應該是導演想說的吧。有趣的是,他在戲里借那個看起來最笨的bimbo口中說出來。

干壞事的人未必都會受到制裁,好人不一定得到回應,真相可能沒有大白的一日。

不make sense的世界,WHY?愈活愈不解,怨忿無處宣洩。

以為唯有強硬死撐才是王道。多像我們所身處的世界的氛圍,大家都決絕地選邊站,你我意見不合即成死敵。

活得太憤怒了。

但這樣活,確實比較輕鬆。發爛渣,畢竟那一秒是痛快的。雖然我們清楚需要更多冷靜的思考,從不同的角度。

我不知道故事的主角們最終是否獲得救贖或是繼續偏執下去,但開放式結局,至少有著一絲希望。這樣就好。

 

 

Published: 15/01/2018

Comments

發佈留言必須填寫的電子郵件地址不會公開。 必填欄位標示為 *

YOU MAY ALSO LIK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