娱乐 Lens观点 Reviews

《Three Billboards Outside Ebbing, Missouri》我们的愤怒年代

文 | 杨丽玲

愤怒的年代,需要这样一部电影。利益挂帅一味对观众逢迎献媚的电影圈,同样需要这样一部电影。

我很庆幸尚能看得到。但看到片头出现Fox Searchlight又让我禁不住感伤,Disney并购案子已成定局之后,Fox Searchlight是否有存在空间或者会否变质,无须多作思考,反正已无力挽狂澜的可能。

好莱坞片这几年,确实愈来愈没意思了。

掌舵的英国爱尔兰剧作家兼导演Martin McDonagh本来就不太好莱坞,Frances McDormand、Woody Harrelson、Sam Rockwell、John Hawkes、Peter Dinklage、Abbie Cornish,演员名单上没有最弱一环却也不太属于主流大明星。身形特殊的Dinklage纵使演了《Game of Thrones》锋芒耀眼也不见有后续发展,电影圈口口声声说反对歧视不过自欺欺人。

“RAPED WHILE DYING”、“AND STILL NO ARRESTS?”、 “HOW COME, CHIEF WILLOUGHBY?”
荒芜人烟的公路,3个巨型广告看板,在小镇引起一场风暴。

少女被奸杀,7个月之后凶手仍然逍遥法外,母亲Frances McDormand买下公路旁3个巨大的广告看板,挑战警长Woody Harrelson的威权。

不是二元对立的好与坏,没有绝对的黑与白。不是,不是你想的那样。你不需要尝试揣测情节发展,因为你绝对意想不到,和人生一样,猜不透啊。

McDormand野蛮毒舌惹人厌,Harrelson恰恰相反,在小镇上深得人心,而且,全镇的人都知道他身患绝症命不久矣。

“我快死了。”他要求谅解。
“我知道。”她冷淡以对。

伪善是人类本性,人人都想当好人。不近人情,罪大恶极,所以明明是可怜的受害者家属,McDormand却成了全镇公敌。

硬梆梆的女人,要的也不是同情,她要正义。没有把痛苦摆在脸上,但强悍的表层下,还是会不经意流露内心柔软处。一幕与Harrelson言语对峙,突然眼前发生预料不到的状况,她的防卫机制一秒崩盘。另一幕广告看板下对着一只不知从何而来的鹿,一番感慨,根本没有上帝,世界只有虚无,我们对彼此做了什么又有什么关系……

角色是McDonagh为McDormand而写的。100%契合她的气质,坦白说,她有张很mean的脸。

出场第一个镜头,她看着巨型广告看板,咬指甲、轻抚下巴、头往后倾,若有所思,没有片言只语,沉默传递着情绪。这个女人连脸上的皱纹也有戏。

McDormand会不会再次当上奥斯卡影后,我不在意,反正不过一场小圈子游戏。虽然我觉得她没得奖是不合理的事,这是她演员生涯中最精彩的一次表演,甚至比《Fargo》更震撼。

看她和Woody Harrelson、Sam Rockwell的对手戏,是非常享受的一件事。不需要多余的对白,棋逢对手,发自内心,自自然然,计算了无痕迹。据说戏里对白夹杂的粗言秽语,是演员各自为接下来的情绪爆发式动作的timing所作出的预先铺排。

他是让人安心的演员,我没见过有他deliver不到的角色。铁汉表层下有着慈悲温柔,Harrelson是小镇的精神支柱。众人皆醉我独醒,毕竟人之将死,是比较清醒的。

Sam Rockwell一直是我非常非常非常喜欢的男演员,《Moon》看的他独角戏,至今无法忘怀。这是他一次非常靠直觉与天分的演绎,豁出去全无保留。鲁莽、率直、暴烈、笨拙、非常政治不正确的妈宝警察,不擅长处理情绪,暴力是他的表达方式。故事开始,怎看都像是好莱坞片典型坏警察,但电影里最有变化的,是他。No,耳机里听着ABBA的怎会是邪恶之徒;No,这戏没有绝对的所谓好人与坏人。

不过都是些浑身缺点非常人类的的人类罢了。

人,是复杂的,不是不变的,大家其实都在不知不觉中领悟、慢慢长进。

If three and four were seven only
where would that leave one and two?
if love can be and still be lonely
where does that leave me and you?
time there was and time there will be
where does that leave me and you?
~《BUCKSKIN STALLION BLUES》

 

平和悠扬的背景歌曲,如戏,又暴力又哀伤,既幽默亦荒谬。

Martin McDonagh作品,不似Quentin Tarantino卖弄血腥,没有Coen Brothers那么冷酷绝望。故事确实沉重,场面也暴力,人物出手不留余地,语言真实所以粗暴,却也处处充满阴暗喜感。人生,可笑的事毕竟不少,人类自己看起来就相当可笑。

凶手是谁不是电影的重点,这不是悬疑式查案电影。愤怒只会招致更大的愤怒。应该是导演想说的吧。有趣的是,他在戏里借那个看起来最笨的bimbo口中说出来。

干坏事的人未必都会受到制裁,好人不一定得到回应,真相可能没有大白的一日。
不make sense的世界,WHY?愈活愈不解,怨忿无处宣泄。
以为唯有强硬死撑才是王道。多像我们所身处的世界的氛围,大家都决绝地选边站,你我意见不合即成死敌。

活得太愤怒了。

但这样活,确实比较轻松。发烂渣,毕竟那一秒是痛快的。虽然我们清楚需要更多冷静的思考,从不同的角度。

我不知道故事的主角们最终是否获得救赎或是继续偏执下去,但开放式结局,至少有着一丝希望。这样就好。

 

 

Published: 15/01/2018

One thought on “《Three Billboards Outside Ebbing, Missouri》我们的愤怒年代

  1. 以为是黑色喜剧,不知为何看着看着竟有泪。人生中的某些一语成谶和无法弥补的遗憾,看得很纠结。导演说故事的能力和实力派演员实在太棒!

Comments

邮箱地址不会被公开。 必填项已用*标注

YOU MAY ALSO LIK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