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是人间。并不是仙境。
不是因为觉得瑞士的风景逊色的缘故。瑞士的美景,不容置疑。只不过,所谓的仙境,似乎是必须孤立起来,与人群隔绝,才能美得起来。仙境缺乏人的味道。瑞士的美,还包含了她的人。
相机捕捉到了美景,心却在滴血。例如,那一次,见证了寒流过后的黄山枕在云海间。的确如同仙境。可是,也仅能是仙境而已。眼睛离开相机的取景器后,只见人间满地的食物垃圾、烟蒂,甚至还有游人抓下松叶,把松叶上的霜当洗手液使用。这样的仙境还必须在喧闹吵杂声中保持姿态。很为难。获得了美景,可是,心却很难受。
那是迷信所谓的视觉美景的其中体验。
觉得苏黎世非常安静。起先,以为是自己的错觉。也觉得可能是冬季的关系。外出的人减少,所以公共空间的吵杂声也相对减少了。
步行回住宿时,听见自己的脚步声在街道上回旋。偶尔三、两个行人在街上对话,也没能很清楚地听见谈话声。开离苏黎世的火车上,与当地人一起在车厢里拥挤着。搭客之间交谈,却不觉得干扰、不觉得无礼。直到某日傍晚,在车辆往来的大马路上,两名旅客在对岸以高八度的声调说话时的每个字句都清楚地传入我耳里。
那时才恍然大悟。安静的环境是由人培养出来的。
旅客漫步,当地人的脚步却来去匆匆。寒冬里,大家朝向各自的目的地,不会无礼地上下打量路人,却与人保持着礼貌的私人空间。很友善。这座城市没有那种被推撞的压迫感。这并不是冷漠的表现。
商店里的店员虽没有那种毕恭毕敬的殷勤招待,态度却很诚恳。一次,买完东西后,店员还为客户提供产品的一些额外资讯。他大可省去那个功夫,却选择了那么做。
火车车厢里,一名外国妇女在毫不知情的情况下,提着笨重的行李往故障的车门方向走去。搭客们都不约而同地向她指手画脚,告诉她必须掉回头。不知何故,搭客们的好意,她却视而不见,继续逆着人潮走。难道她是不习惯这样的善意?
夜晚时分的马路非常冷清。却不止一次看过当地人坚持遵守交通规则,不肯闯红灯过马路。
过了既定的时间,火车仍未开动。穿着大衣的男人频频看着腕表。误点应该不是瑞士人的习惯吧?没多久,真的是没过久的时间,一名技术人员跳上了火车,查明了事故后,就迅速地在门上贴上德文告示。从发现故障、派遣人员从技术房赶到事发月台(那是很长很长的火车月台,不是地铁月台的长度而已),到确定事故、贴上告示、通知司机为止,不超过15分钟。火车开动了。我以为那已经是很高的效率了。可是,那名大衣男子还是对着告示翻了白眼,没好气地走到另一个车厢去了。
难道是我对交通工具准时的要求已降到新低点了吗?
800万人口的一个国度不算大,究竟需要多少自己的品牌才足够?巧克力、名表、低价表、铝制水壶、万能刀,甚至是咖啡……价格不菲的产品让全球趋之若鹜,低价位的产品也能大众化。看来,不完全需要靠炒房炒楼和建造大型购物商场来支撑经济。
人均GDP没有比小红点高一倍的瑞士,中位数工资怎么竟能高出我们近一倍?看到瑞士刀上“瑞士制造”的字眼时,松了一口气。连可口可乐也竟然可以在瑞士生产。工资不低的一个发展国,却能继续生产物品输往国外。全球化廉价劳工的威迫,还能保持着不少瑞士在地的生产,很不容易。是坚持,还是不肯妥协?这个小国的人民的确不一般。
很多时候,人是美景里不可或缺的元素。再不需要什么仙境了。有人间美景就够了。
Published: 15/01/1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