這是翻拍作品。
14年前,14年後,儘管故事相同,我依然感動。
原來有些東西並沒有太大改變。
科技改變了生活,卻填補不了空虛人心,活在21世紀的我們或許比任何時候都需要這樣一部電影。
哭得出來,力證你我良心未泯。哈哈,眼淚,是證據啊。
看與不看,原本有掙扎。
2004年的日本版《現在,很想見你》,一直是我最愛的日本純愛電影,愛到連戲外竹內結子無端端和中村獅童閃婚生子,我也覺得是理所當然。當然,按慣例,圓滿只存在電影里,現實中的愛情終究會讓你清醒。
我很少喜歡電影重拍,尤其如果我非常喜歡原版的話。前陣子姜棟元的《Golden Slumber》,撇開我早認定了原版男主角堺雅人瘋癲/巔峰起來演技無人能超越,單以改編成品論,日版的荒謬嘲諷與黑色幽默相較於韓版販賣人情,已有層次上的不同。
日本作家市川拓司的小說《現在,很想見你》畢竟直白許多。愛情,是主題。而言情,向來是韓國人所擅長的,靈魂契合,重拍水到渠成。
90%接近原版,小細節因為文化差異而變更也無傷大雅,例如我喜歡的晴天娃娃,韓國人似乎沒有這樣的習俗;又或者主角從田徑選手改為游泳健將,出道前是國家級游泳選手的蘇志燮,曾過著只為游泳而活的人生,有此安排也順理成章。
韓國版一如預料添加了感性甚至煽情再製造詼諧滑稽氛圍更符合大眾口味。我必須承認,這一部已相當節制,畢竟蘇志燮和孫藝珍本就是內斂型演員。新版最成功大概在於選角完美。 還沒看之前,我已無排斥,當然因為我本來就相當偏心很氣質的蘇志燮與孫藝珍。
愛情片,不賣特技賣的是人,演員非常關鍵。觀眾若對演員無感,縱使見證再偉大的愛情也難有feel。
既然遇見了你們,
我就無法帶著這份回憶去過另一種人生。
我要讓我和你的孩子降臨在這個世界,
然後帶著這些幸福時光的回憶,笑著離開。
所以現在,我下定了決心,
笑著,去見你……
14年前的記憶,其實已逐漸模糊,深印我腦海裡只有那片向日葵花海中一對身穿白衣的男女。看吧,多深刻的愛,也會遺忘。
那天清晨邊看電影,一點一滴被喚起。心情,大概就像裡頭的孫藝珍。恍恍惚惚,終於想起了,曾經。
回味舊時含蓄情懷,很美好。
以往日本版的中文譯名不知道為何叫《借著雨點說愛你》,文藝得來畢竟俗了些,還原《現在,很想見你》直譯片名,比較契合電影精神。
不是《Titanic》也不是霸道總裁窮家女的童話,講生與死也沒有哭天搶地,愈是克制愈是讓你想大哭。電影里的愛,是最自然不過的事,也不刻意,那木訥的丈夫可是連一句甜言蜜語也不懂得怎麼說的。
極其平凡的男女,極其平淡的愛情,從高中同班開始,暗戀、初戀、分手、復合、生子、死別。除了提前面對死亡以外,故事和在一般人身上所發生的,過程沒太大不同。噢,當然現在對初戀從一而終的終究罕有,哪還可能一生只愛一個人。
1年前死去的妻子,雨季歸來,卻失去記憶。努力相依為命過日子但過得有點有氣無力的父子,這會兒又重新有了動力。守著承諾回來的女子,一點一滴找回失去的記憶,以及對丈夫的愛意。
「只要三個人可以在一起,妻子是幽靈這種事,根本是不足掛齒的小問題。真的。」原著小說里這樣寫道。
Love conquers all,信則有不信便無。
再活一次,再愛一回,重溫戀愛記憶。少年初戀,寫得細膩深刻。
誰未經歷過暗戀的忐忑不安,誰沒有找機會接近他/她的小心思。明明和她天天課室里隔鄰而坐卻零交流連個眼神也不敢投遞,打了電話不敢開口慌張掛斷,刻意打扮反而成了笑話,以為投其所好卻愈是讓自己顯得笨拙可笑。
總之在他/她面前,連一句話也說不好。
關於愛,男女視角不同,反而有洋蔥。
生與死是注定。愛情,存在著可能選擇的變動性。即使如此,無論再遇上幾次,卻還是會重新愛上。世間僅有的1%純淨之愛,我如果不為所動,那也太可悲了。
我曾經以為愛情應該是如此的,但活得夠久終於明白這樣的愛,是奇跡。
電影,也是關於closure。死亡面前,死者解脫,生者卻未能得到救贖。
需要的不見得是一個答案,或安慰。也許,只是一個機會說抱歉。
對不起。
丈夫想對妻子說。沒能給你幸福。
對不起。
孩子想對媽媽說。是因為我,你才死去的吧。
活著的人很少沒有愧疚感,喪心病狂者除外。對於失去,從來沒有人能做好面對的準備。
雖然,再難過,日子總是得過。
Published: 24/04/201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