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來如此。
我終於明白,為何電影上映前整村美國女性都在期待。
戲里驚奇隊長 kick-ass打趴全宇宙雄性動物,戲外女權分子Brie Larson槓上白人男記者/影評人們,《Captain Marvel》在美國挑起了兩性戰爭。
不是危機,是生機。預計電影全球總票房必能超過10億美元可以印證。兩邊陣營各爭一口氣,一日不休戰,電影繼續熱映。
與Marvel十年來眾多作品素質相比,《Captain Marvel》的排名一定不在前幾名。特效、動作,做得好是基本要求,Marvel系列英雄向來還得演技過人能夠以情動人。
美國影評人比觀眾給面子,網民負評居多,官方說法或者民主派媒體都說是陰謀詆毀。
我不是男人,也覺得電影政治正確討好民主派與女性過了頭。
鼓吹平權不是問題,不過在情節上該多加幾分邏輯,這樣至少不會讓人以為強人所難。電影里的驚奇隊長從來先打再說,以武服人。唔,作風確實有幾分像惡霸。
Marvel自從勉為其難押寶Robert Downey Jr.取得空前成功之後即迷信演技牌。
不要明星要影後,選中Brie Larson很正常。但Larson不是Jennifer Lawrence,Lawrence當X戰警,我其實也有嫌棄。奧斯卡影後是頭銜,不等同於魅力,更不見得演技必定超班,奧斯卡從來愛挑青春新面孔送女主角獎座,為的是製造話題聲浪,而Larson演《Room》確實還不錯。
小品與大製作畢竟不相同,尤其超能英雄電影更需要有presence一站出來即光芒萬丈。
Larson當驚奇隊長,我只看到她一味凶悍。
有人批評Brie Larson像大媽,我更在意她眉宇之間少了那麼一股英氣,沒有Scarlett Johansson的性感沒關係,但個性是必要的。再不然或許用演技補足吧。每回出場卻總見她趾高氣昂,像個擺款的美國選美皇后。
不見情感層次,只感受滿腔憤怒。無論迷惘不迷惘。也許非戰之罪,完全可以賴劇本沒有多作琢磨。
想講的,是一個失去記憶,尋找自我以肯定自身價值的弱勢族群的故事。
「你是弱者,你不完美,你無能為力。」片段式呈現驚奇隊長成長經歷,小時候被父親瞧不起,半輩子與男人爭勝,在部隊被男同僚歧視,好勝兼衰衝動一派鬱鬱不得志搞得自己遍體鱗傷,其實無論她是女是男,人設都不算討喜。電影里好友Lashana Lynch不就用「不得人心」來形容她的嗎……
本來那也沒關係,英雄本孤獨。
但自古超能英雄,要不像蝙蝠俠由零開始苦練成神,要不重重摔一跤似雷神徹悟人生,驚奇隊長敗在毫無前進過程。所謂的自我追尋,不過是記憶重組。就此而已。
神一般宇宙無敵的能力,源自一場意外,跟她努力不努力基本上毫無關係。
電影回溯「復仇者聯盟」緣起,一切都來自驚奇隊長。
要肩負起復仇者聯盟第二階段的領導重任,如此「神人」,想當然凌駕於眾英雄。吶,有多少能力就得承擔多少責任。作為觀眾的我,期待她石破天驚,勝過鋼鐵人、美國隊長,也是正常。
我現在卻已開始擔心Marvel的下一個十年。美國隊長、鋼鐵人等功成身退,驚奇隊長與黑豹領軍,儘管二階段或有奇異博士魅力加持,似乎也不夠有趣。
習慣了復仇者聯盟情義相挺,驚奇隊長單打獨鬥,沒有愛情、親情線,友情戲一般,缺乏感人位,也難讓人產生同理心。
黑豹至少還有炫目非洲文化元素吸引視線,《Captain Marvel》只能勉強靠著Fury和外星貓咪堆砌笑料,我有時也很為Samuel L. Jackson感到尷尬。連他都淪為貓都不如的被嘲笑對象,怎麼行?Fury一直都是聯繫著眾超能英雄的酷酷存在。
現在的超能英雄電影,搞笑已成為必須。
驚奇隊長戰袍顏色為何是紅色,Fury獨眼龍怎麼來的……總似半開玩笑似的兒戲,噢,就這樣嗎?千呼萬喚卻是反高潮。
神探Fury等人類零裝備就跟著上太空拯救宇宙打壞蛋,有沒有那麼輕而易舉?驚奇隊長對抗敵人,同樣不費吹灰之力。
故事設定在1995年, Jackson從牽線人變半個主角,靠著科技回春。想想有點可怕,還有什麼是真的?以後會不會連演技也可以用電腦矯正呀。
最後如此處理/修理Jude Law,呃,更是讓我極度不滿。片首見他猶如Obi-Wan Kenobi的心靈與力量導師,對驚奇隊長循循善誘再用武力壓制。Jude就算頭快禿光了也還是很charm,怎地最後秒成可笑小丑,搞得我連想反應的時間都沒有。朝夕相處6年,亦師亦友,終於對峙竟無半點內心掙扎,只見女方一臉冰冷,男方面目可憎,黑臉白臉兩極設定違反複雜人性。
和被視為第一階段大結局的復仇者聯盟電影有關係也沒關係,沒看其實也不影響我們4月底看《Avengers: Endgame》。若要勉強說關聯性,就是彩蛋時間看到復仇者聯盟成員齊齊亮相。
最精彩,是開場之前與結束之後。這樣說的人,不止我一個。
蒙太奇向永遠的大師Stan Lee致敬,簡直感人肺腑,真心假意都沒關係,我看了鼻酸只想立正鼓掌。
10/03/201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