暗角里安居
孤單的街頭沒有街燈相對
已習慣空虛
陌路人 陌路遇上同路嗎
無家 同途
編織出的可以嗎
回家 多牽掛
夜靜時默默自責與念掛
回家 回家驅走灰色的昨天 好嗎
電影結束,響起郭富城的歌聲,主題曲《灰色星塵》,郭富城演唱,小美填詞…漆黑銀幕上出現的名字,足以讓人心存感激。
阿王與小美,不離不棄數十年,世間人情常在。世界天翻地覆,乍見一些東西,不變。至少,表面如是,分外感覺溫暖。
當了20年副導演的《麥路人》導演黃慶勳第一次獨當一面,電影講的是一群流落街頭在麥當勞留宿過夜的低下層市民的故事。
香港近年崛起的新晉導演拍的大多是關於弱勢族群的本土議題作品,曾有香港大導演向我談及時表示不以為然,認為現今港片格局太小,或會無法讓海外觀眾有共鳴。
我理解他的憂慮。
但大環境變了,回不去便已回不去。正如現在若看香港警匪片,我大抵會無感甚至忍不住冷笑。戲劇本就是生活,一座被徹底利用然後棄之如敝屣的城市,當繁華落盡,表層被撕開,攤在眼前的,只能是真相。
如此時勢,電影人若仍視若無睹繼續風花雪月堆砌美好,未免太虛偽,或者冷血。
創作者都該講自己想講的故事。
「這是什麼世道?」戲中人說的,也是很多人現在最想問的。
電影,偶有聲嘶力竭卻無控訴社會不公,也沒有一昧標榜光明的虛無樂觀。
夜半快餐店,趴在桌上睡著的,是一張張看不見的臉。
帶著理解,走進這些人的世界。在這樣一個只看得見自己聽不見他人的時代,願意去理解甚至諒解,便已足夠。
在暗角棲身的人們,本就注定是要被世界遺忘的。
滿口投資理論的落魄金融才俊、丈夫死後被趕出家門連身份也沒有的母女,每晚在快餐店等著妻子的老人,渴求三餐溫飽的街頭畫家…各有各苦衷,貧窮像宿命,擺脫不了。故事很真實,人設確實典型,但窮人的悲歌來來去去調子都差不多。
做人啊,努力了,很多時候也未能改變什麼。
承認吧,99%努力的成果根本及不上那一輩子可能盼不到的1%運氣。當你走投無路想求神拜佛連香油錢也給不出的時候,對人生還能懷抱什麼夢想,沒空自卑沒空怨懟,每天只能想著做著這件事——如何能得三餐溫飽。
有人批電影煽情,但我體驗過的人生其實狗血得多。
小市民再苦也能找到小樂趣熬過去,公園裡和孩子蕩盪鞦韆,爆水管四濺水花中跳跳鬧鬧,大家不是常說「人生不是等待暴風雨過去,而是要學會在雨中跳舞」嗎。崎嶇人生路上若能遇上稍稍給你一丁點溫暖的同路人,確實比較熬得過去。
白天四處打拼找生路,每晚在快餐店相見,沒約定但有默契,困頓無助中萍水相逢,沒有血緣也可成家人。
《麥路人》,是有心的作品。男主角郭富城,算是有心人。至少,表面如是。
誰會料到上世紀90年代四大天王里,乍看最偶像以為徒具華麗包裝的他,今日反似最有心有力撐住。
甚少說自己有多努力,也不談對自小生長的城市有多熱愛,這些年邊被人嘲笑邊默默朝自己的目標前進,一邊信任扶持急需資源與關注的新晉導演。從2004年《柔道龍虎榜》開始,扎扎實實演戲,從非常一般到很演至今日角色上身。
戲里戲外,這樣一位演員,這樣一個人,是能打動人的。
電影開始不久,鏡頭緊隨他——天未明,阿王滿臉胡渣頹look,抽了根煙,望了眼冷清的街道,走過擺在路旁的「社區分享」冰箱,自在地拿了個蘋果邊走邊咬,啃完隨手扔了蘋果核進路旁垃圾桶,最後走進了麥當勞……現在的阿王,多了男人的味道,稍有人間煙火味。身上透出的各種情感,都是可信的。
「去那邊打坐入定就不餓了」,快餐店裡,阿王對瘦骨嶙峋的張達明說。
金融才俊從天堂墜落谷底,落魄流落街頭,本性不改滿口生存大道理……「小成功靠個人,大成功靠團隊」、「差錯發生在細節,成功取決於系統」、「一次很好的撤退和一次很好的勝利,是同樣值得稱贊的」…在快餐店像個精神領袖,替大家排憂解難,幫著給福利署寫信、把自己的散工轉介他人,遇上離家出走但少不更事的「死仔」也耐心傳授街頭生存之道。
人棄我取,垃圾循環擺攤再賣,「蒐羅、翻新、推銷,這叫生意」他說。用口香糖粘鞋底,算詐騙?心照不宣啦,不過幾十塊港幣,買的人都知道什麼貨色。
「天塌下來了嗎?有辦法的。」
「在等什麼?」「等運氣。」
「找什麼?」「找錢。你不也是嗎?」
逆境中心存感謝,看起來積極靈活渾身打不死的「小強」能量。把痛苦隱藏起來,幫人許是天性善良,許是在為自己贖罪。不是所有的錯,都可以被原諒的。別人肯原諒你,自己也覺得無地自容。如果你尚有良知的話。
母親鮑起靜生日,也只敢遠遠看著。
但就算潦倒,身上穿的仍是西裝,洗車也沒脫下來。與其說門面,不如說是尊嚴。跌得再低,起碼的自尊也要維持。嘲弄電影里的阿王太帥?遊民keep著有型也可以是自己的堅持吧。
但他不是救世英雄。也會有撐不住無力絕望的時候。當人人對他說:「你會幫我想到辦法的吧’,當他竭盡所能卻還是幫不了……
一個人的堅強,是有限的。他終究有撐不住的那一刻。阿王以前販賣深情眼神,現在眼裡藏匿複雜情緒。
母親最後仍叨念著兒子是否認得歸家的路。那麼近那麼遠,他終究悄然無聲被黑暗湮沒。
被社會捨棄的人,是寂寞的。
緣起緣盡,大家還不得如常,遺忘過去一般各自拼生活。Life goes on…
明明用盡了努力
明明事事都不計
為什麼萬般痴心
都等於枉費
原來今生心債
償還不是一世
千代千生難估計
46歲的楊千嬅夜夜小歌廳唱徐小鳳和梅艷芳,曾經也風光過,現在不過提供娛樂讓酒客出氣。
表演服裝隨時備妥,還租了房間安放,「可能會有大老闆突然出現找我唱大場子呢?可能等會兒就來了」,明知道等待的是無望實現的奇跡,守護的不過那份對夢想對愛情不死心的堅持。一直留守歌廳等一個不記得自己的人,旁人為她不值。但唱了二十多年唱什麼都不是自己選的,只有情感投射對象是心甘情願。幸福對每個人而言,定義是不同的。電影里的情,淡淡地,似有若無,超然而動人。歷盡滄桑的人,對愛的詮釋,不同於世俗。
楊千嬅臉上厚厚發白的粉底,更像是歲月無聲遺留的痕跡,卻讓她難得不再浮誇喧嘩符合年齡地滄桑一次。至少,讓我能暫時拋開對演員的主觀喜惡,感性投入這麼一次。
萬梓良不演戲,浪費了。
看《麥路人》,想看的就是他。或許,也想緬懷陪著我成長的港劇輝煌記憶。當年大家都愛嘲笑他肉緊他的眼淚鼻涕嘶吼,但他演戲的氣場與投入「上身」,我沒看看過哪個人記得上的。劉松仁、羅嘉良、陳豪等演戲太理性、鄭少秋又不入心。我最喜歡的萬子作品其實是他一派悠閒從容對世事瞭然於心的《他來自江湖》,萬子有的從來不只是霸氣。
口中說著「有什麼事好好說嘛」,總是坐在同樣的位子還自顧自在面前擺了給老婆的那杯水,《麥路人》里每夜在快餐店默默等候老婆的「等伯」,著墨不多,但每一幕都有feel,無論情緒是隱忍抑或爆發。意猶未盡啊,萬子的戲從不比周潤發、黃秋生遜色,香港的厲害演員,還有很多。
張達明出場更少,像灘爛泥一樣的街頭畫家,想自力更生卻有心無力,窘迫絕望之後只剩cynical,不討喜卻有血有肉。活著,對一些人來說,是煎熬。
時至今日對港片仍有感,演員可以是原因,但更放不下的大抵是無可替代的情意結。友人看完戲,說miss香港。
我們都懷念,那座充滿生命力充滿無限可能性、現實卻也真實的美麗城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