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活 Style人生 Stories

注视是一种残暴 NOT FOR OUR EYES

文 | 卓宜丰

我是不应该读这一本书的。如果不是活在疯狂世界、荒谬时代。
《YOU WILL NOT HAVE MY HATE》。
你根本没有资格,激起人们心中的恐惧与仇恨。
这是全人类的悲哀。无论我们身在何处,有何信仰,是否过得还算幸福。
新的恐怖还在延续。
而我们,仅能继续寻欢作乐,以虚度余生?

由11月13日开始,日记式文字记录一个丈夫内心所感受到的。痛苦。不可能只停留在一个层面。
每个人面对人生无法臆测的命运,方式有所不同。Antoine Leiris 似乎是一头撞上去,迎向它的。反正经已避无可避。

妻子在恐怖袭击中丧命,留下他与17个月大的儿子。

当儿子睡在被窝里,他正想回到阅读的书籍中,手机震动。屏幕亮起简短留言:
“HEY, EVERYTHING’S OK? ARE YOU AT HOME?”

在完全不知情之下,他心想:这种不含讯息的留言最无意义了。不想被打扰。
然而,这时刻,一切已经发生,没有回转余地。

命运已经完成它的铺排。

派对中止了。沉静紧紧围绕。刺耳的警笛声时而划破降临于巴黎的死寂。Antoine奔走于各所医院。直至终点。
这个事故,我们听过。然而,别说:你能理解。
我们,什么都不懂。

正是身边有着还不懂事的儿子,Antoine才能同时让坚强与脆弱并存的。那张伪装的面具,必须在人前戴上。独自面对儿子,一一遵照生活规律与习性:散步、洗澡、用餐、讲故事、睡觉。也能在情不自禁的时候,和儿子一起,放声大哭。或让儿子静静地看着他发泄内心的伤痛。

但儿子是理解的。关于母亲,关于悲伤,关于别离。以他,尚未成为grown-up的方式。

集结在这本书中的文字,源自于一封写给恐怖分子,上载在Facebook的公开信。儿子上日间托管,留下他一个人的时候,他对着电脑,打着键盘,情绪化作文字。

他是以这个方式,排遣近乎淹没他、令他窒息的情绪的吧。

他写:

  1. 穿过人群,他到停尸间去看妻子。在预设中,在场的心理辅导员将以一连串衍生自方程式的言语,窃取他的悲戚。他必须闪避。
  2. 听见邻座的顾客一边喝咖啡,一边讨论事件,其中一人说:“Can’t let all those people die for nothing.” (不能让那些人就这样白白地死去。)他的反应是:“Does anyone ever really die for anything?” (又有谁曾为有价值的什么而死去?)
  3. 整理妻子的物件,想着有关她的各种事。
  4. 第一次为儿子修剪指甲,竟感觉儿子正鼓励着他勇敢前行。
  5. 葬礼当日,他以儿子的名义,写信。透过儿子的言语,悼念妻子。

…………

悲愤,极度。超乎言语的。

原本日常的确幸被暴力褫夺。谁都有权利,去憎恨、去悲愤。

然而,最最理性的报复,即是重回生活的日常轨道当中,不要给予对方。他最企望得到的,仇恨。何必为他,无足轻重的,无论谁,而耗费时光。纵使正是这个任指的,无论谁,残暴地,改变了我们最核心的什么?

在我们的,有生之年,还要眼睁睁看着,多少次悲惨?我们还能维持理智,多久?要如何终结这些罪恶?

这些文字中,没有答案。

这些文字连治愈他的能力,都没有。他说,他还保留着一连串权利,包括:愤怒的、堕落的……哪天,他需要,都可以行使。

不要以这本书来审判他。

没有人能由死亡之间,得到真正的治愈。

我们能做的唯有驯服它。或许。

一定要,继续努力下去。

 

 

本书法语原作为Antoine Leiris著的《Vous n’aurez pas ma haine》。英译本名为《You Will Not Have My Hate》,中文版译为《你不值得我仇恨》。

 

 

Published on 5/6/2017

Comments

邮箱地址不会被公开。 必填项已用*标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