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活 Style人生 Stories

注視是一種殘暴 NOT FOR OUR EYES

文 | 卓宜豐

我是不應該讀這一本書的。如果不是活在瘋狂世界、荒謬時代。
《YOU WILL NOT HAVE MY HATE》。
你根本沒有資格,激起人們心中的恐懼與仇恨。
這是全人類的悲哀。無論我們身在何處,有何信仰,是否過得還算幸福。
新的恐怖還在延續。
而我們,僅能繼續尋歡作樂,以虛度餘生?

由11月13日開始,日記式文字記錄一個丈夫內心所感受到的。痛苦。不可能只停留在一個層面。

每個人面對人生無法臆測的命運,方式有所不同。Antoine Leiris 似乎是一頭撞上去,迎向它的。反正經已避無可避。

妻子在恐怖襲擊中喪命,留下他與17個月大的兒子。

當兒子睡在被窩里,他正想回到閱讀的書籍中,手機震動。屏幕亮起簡短留言:”HEY, EVERYTHING’S OK? ARE YOU AT HOME?”

在完全不知情之下,他心想:這種不含訊息的留言最無意義了。不想被打擾。

然而,這時刻,一切已經發生,沒有回轉餘地。命運已經完成它的鋪排。

派對中止了。沈靜緊緊圍繞。刺耳的警笛聲時而划破降臨於巴黎的死寂。Antoine奔走於各所醫院。直至終點。

這個事故,我們聽過。然而,別說:你能理解。我們,什麼都不懂。

正是身邊有著還不懂事的兒子,Antoine才能同時讓堅強與脆弱並存的。那張偽裝的面具,必須在人前戴上。獨自面對兒子,一一遵照生活規律與習性:散步、洗澡、用餐、講故事、睡覺。也能在情不自禁的時候,和兒子一起,放聲大哭。或讓兒子靜靜地看著他發洩內心的傷痛。

但兒子是理解的。關於母親,關於悲傷,關於別離。以他,尚未成為grown-up的方式。

集結在這本書中的文字,源自於一封寫給恐怖分子,上載在Facebook的公開信。兒子上日間托管,留下他一個人的時候,他對著電腦,打著鍵盤,情緒化作文字。

他是以這個方式,排遣近乎淹沒他、令他窒息的情緒的吧。

他寫:

  1. 穿過人群,他到停屍間去看妻子。在預設中,在場的心理輔導員將以一連串衍生自方程式的言語,竊取他的悲戚。他必須閃避。
  2. 聽見鄰座的顧客一邊喝咖啡,一邊討論事件,其中一人說: 「Can’t let all those people die for nothing.」 (不能讓那些人就這樣白白地死去。) 他的反應是:「Does anyone ever really die for anything?」(又有誰曾為有價值的什麼而死去?)
  3. 整理妻子的物件,想著有關她的各種事。
  4. 第一次為兒子修剪指甲,竟感覺兒子正鼓勵著他勇敢前行。
  5. 葬禮當日,他以兒子的名義,寫信。透過兒子的言語,悼念妻子

⋯⋯⋯⋯

悲憤,極度。超乎言語的。

原本日常的確幸被暴力褫奪。誰都有權利,去憎恨、去悲憤。

然而,最最理性的報復,即是重回生活的日常軌道當中,不要給予對方。他最企望得到的,仇恨。何必為他,無足輕重的,無論誰,而耗費時光。縱使正是這個任指的,無論誰,殘暴地,改變了我們最核心的什麼?

在我們的,有生之年,還要眼睜睜看著,多少次悲慘?我們還能維持理智,多久?要如何終結這些罪惡?

這些文字中,沒有答案。

這些文字連治癒他的能力,都沒有。他說,他還保留著一連串權利,包括:憤怒的、墮落的……哪天,他需要,都可以行使。

不要以這本書來審判他。

沒有人能由死亡之間,得到真正的治癒。

我們能做的唯有馴服它。或許。

一定要,繼續努力下去。

 

 

 

本书法语原作为Antoine Leiris著的《Vous n’aurez pas ma haine》。英译本名为《You Will Not Have My Hate》,中文版译为《你不值得我仇恨》。

 

 

 

Published on 5/6/2017

Comments

發佈留言必須填寫的電子郵件地址不會公開。 必填欄位標示為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