陳敬音 我們的人生可以不一樣

文 | 楊麗玲

難得新加坡出現這麼有趣的怪人。

生長在新加坡的我們,從小都被訓示凡事以利益為先、前途為重,做人要實際最好當個醫生律師IT專才再不然做公務員或在大企業上班,沒有平步青雲也要穩打穩扎,目標是買棟房子買部車子然後結婚生子將來有足夠的錢自己顧自己安享晚年。

卻有這麼一個女生,從小念的是名校,順理成章進國內最好的大學,但畢業之後急轉彎,到理工學院念電影,之後踏上一般新加坡人難以想象的電影之路。

今年,她執導的第一部長片終於上映,泰國故事,泰語對白,主角是中年男人和大象。

看電影了之後,我對她更好奇。

在美國住了9年卻還很新加坡,眼前的她,腔調用語非常本土。她笑稱,自己是有點變態的導演,會花兩年時間什麼也不做只寫一個電影劇本。

從小思考存在意義,如今36歲的她兜兜轉轉找到的人生答案,或許就在她的電影里。

《大笨象》是你拍的第一部長片,第一次看到自己的名字出現在大銀幕上,有什麼感覺?
非常非常surreal,根本想象不到。我還記得在日舞影展首映的感覺。之前票已經賣完了,但當晚我看到戲院旁邊有人排隊,隊伍大概有50米,在等wait list的票,那時還下雪。我很感動於他們對電影的熱愛,我很難想象我就是那部電影的導演。整個過程讓我大開眼界,有點life-changing,我看到時有點想流淚,但是我的朋友都在,哈哈,就盡量控制一下。

拍攝過程中,有沒有發現不一樣的自己?
以前拍短片好像跑短跑,就是拼到完,拍長片我還沒有學會怎麼pace自己,所以還是蠻拼的。我對自己感到意外的是:當我覺得已經累到不能再累了,電池耗盡,哈哈,卻還是繼續跑。我不知道是不是下意識還是一種倔強和韌性。這,卻是我第一次看到的自己。很酷!

一定有很多人問你,為什麼選了這樣的題材、語言,主角設定也不帥?
有一些主題是我想探討的,我很喜歡公路電影,我在泰國生活的時候,看到很多有趣的東西。我是以一個純粹的角度來講我要講的故事,我沒想過會不會賺錢、會不會得獎。腦海裡出現什麼就寫下來,我覺得有時候這樣反而比較新鮮。

看過電影的人都對結局有非常不同的詮釋,你刻意留瞭解讀空間給觀眾?
很有趣,大家的理解都很不同,就看你是悲觀還是樂觀了。有些人覺得結局是很開心的,但是有些人覺得是悲傷的,因為不管怎樣,建築物會倒下來,我們都逃不過時間的流逝。對我來說,電影除了我的參與也需要觀眾的想法,才能完成。

哈,我很喜歡電影里的大象Bong,拍動物戲最難吧?
算是,我們本來就預想會很難,但是沒有人跟大象合作過,沒有人知道會怎樣。拍了大概4、5天之後,我開始知道怎麼跟它合作。它最喜歡就是吃咯。做為導演,我必須知道演員的推動力是什麼,我們希望它去哪裡或站在哪裡,地上就放些食物。

哈哈,鏡頭當中感覺得到你和它之間有著某種聯繫。
我cast的時候,就感覺到了。它很聰明很善良,有些大象在你經過時,會拿石頭丟你。Bong是很好奇的大象,我覺得它是一個「好人」來的,哈哈哈。

建築師和大笨象的旅程,是你自己對人生的體會?當中講的,例如孤獨,例如對於新跟舊的感慨……但你還沒到那個人生階段吧?
還沒,哈哈,但是我從小就覺得自己是個老靈魂,對人生有很多感觸。我15到20歲的時候,很喜歡想人生的意義,對我來說,那是一個非常非常重要的問題。我拍的電影,也是探討存在的問題。

你不管做什麼事,好事壞事重要的事不重要的事,時光都是一直流逝的。重要的是,要珍惜你愛的東西,好的壞的都會過去的。新加坡人一直忙工作,沒有辦法停一下反省人生,想想對自己重要的是什麼。是孩子?是父母?你如果不關注的話,這些東西很快抓不住。

(《大笨象》在新加坡公映前,導演陳敬音和監制陳哲藝、製片人賴偉傑、黃文鴻等帶著電影徵戰歐美影展,先後獲得美國日舞影展評審團特別獎最佳編劇和荷蘭鹿特丹國際電影節的「VPRO大銀幕獎」。)

你的人生,前半段,是很新加坡人的,循規蹈矩接受正規精英教育;但後半段,為理想四處漫遊,很精彩。
我其實沒有計劃離開這麼久。我23、4歲時去韓國,之後去泰國,後來又從泰國去了紐約,從來沒想不要回來新加坡。

當時沒有壓力嗎?
我沒有plan,我是那種很活在當下的人,所以壓力也不會很大,那時我可能年輕嘛。

一定有來自家人、朋友的壓力,大家可能會問:「你在幹嘛?你以後要怎樣?」
在國外就比較少壓力,哈哈哈。我的父母是那種很負責任、有點傳統的人,所以我在新加坡的話,他們會問我幾時才要找工作啊,所以我在國外反而輕鬆一點。

從來沒有害怕過嗎?尤其當人在異鄉,不知未來如何的時候。
會啊,會很害怕。可是現在有點come what may的那種,來就來吧!

之前會咯,拍電影是風險很大的事業。你需要花大概十年的時間來訓練,這十年常常賺很少錢甚至沒賺錢,很辛苦。開始拍電影的話,要凌晨4點開工,在壓力很大的環境裡面對很多人,有時候會有爭執,是相當有壓力的工作,可是又很精彩。我覺得好玩又很刺激,可能我沒有壓力反而不行。

你是一個叛逆的人?
我不是硬硬要叛逆。我是一個很理性的人,是溫和派,可是我喜歡走自己的路。我會質疑,為什麼要那樣做?為什麼女生就一定要這樣?我的腦子里一直有很多疑問。

現在都住在紐約?
我花比較多時間在紐約。不過要看工作在哪裡,去年我幾乎都在泰國或者新加坡。

在國外的創作環境,相對比較自由,會讓你有更多靈感嗎?
看情形,住在紐約的好處是,只要我賺夠錢還房租,就可以全心全意投入我的電影了,我其他時間都是在想我的電影。
在紐約,每個人都是理想主義者,都是為了夢想而活的,很多人去紐約,都是想當音樂人、舞蹈家或者編劇,在那邊追求夢想是很普遍的事。可是我一旦回到新加坡就感覺到壓力咯,新加坡是一個很實際的地方,不只是要還房租,還要想買屋子、未來怎麼樣、老了怎麼樣…老了會很慘的,哈哈,我回來3個星期,我父母就開始問我這種很難回答的問題。所以在精神上,我住在紐約會比較輕鬆啦。

哈,你父母看過《大笨象》了?
看了,哈哈。

說了什麼?
他們7年沒看電影了,剛開始他們什麼都不敢提,也沒講什麼,後來說很以我為榮,但沒有對電影提出什麼看法。

聊得愉快。至少我是這麼覺得的。

我向來喜歡直來直往爽快的人,她沒有我以為的強勢,哈,這是我對導演們的主觀認定。態度踏實謙遜又有些淡然,感覺到她對電影的執著卻沒有某些電影人的傲氣。

《大笨象》在日舞影展和鹿特丹影展獲獎,她理所當然成了新加坡領袖們口中的楷模,問她似乎肩負著國家的榮耀沒感到壓力嗎,她笑說如果沒有這部電影沒有被人關注,她還是一樣的。

她,還會是她。

唔。

現在原應100%專注當導演拍攝屬於自己作品的陳哲藝,為什麼願意不計一切支持她完成電影夢,我覺得我有點明白了。但是……Anthony,我還是很想很想快點看到你的下一部執導作品。

我們談起Bong,談起她人生中第一部看的電影,談起她和動物的緣分。看了她的IG,也真的看到了很多動物。是冥冥中早有注定,還是個人意志主宰命運,沒有人有答案。

我們終其一生都將不斷思索吧。

為了拍電影,捱過苦嗎?
辛苦的是當我在寫劇本的時候,這是一個很需要集中精神然後又很花時間的事。我在紐約有拍些廣告,所以只要有工作,不會餓死啦。但是我一旦開始寫劇本,其實蠻難的,我不能工作,也不會跟朋友出去,我必須很專注。大概兩年不可以賺錢,就盡量省咯,在家裡煮,也申請一些補助。

拍電影是一件孤獨的事嗎?
會很孤獨但是也不會孤獨。拍片不像寫作,寫作可能3年在一個房間里。拍片有很多階段,寫劇本時相當孤獨,你在你的腦子里想東西,但是之後找錢你卻必須跟人碰面,去pitch你的計劃,拍片的時候,你需要和很多人相處,像我片子的工作人員大概70個人,最後參加影展又得一個人接受訪問。

人生中看過的第一部電影是什麼?
好像叫《Baby》(《Baby: Secret Of The Lost Legend》)。很有趣的問題,沒有記者問過我呢,我非常非常喜歡那部電影……(拿出手機搜尋)我現在看IMDB,評價很低,哈哈,但我小時候看的時候,很高興咧,那時1985,我4歲。

所以你很喜歡動物咯?
我是很喜歡動物的人……

《大笨象》是講大象,可能就是從那時開始……
哇,很佛洛依德!可能咯。我從來沒有想過。那部電影好像是講考古學家找到了小恐龍,不懂要把它帶到哪裡,哈,我突然看見一隻象和恐龍的關聯。

我常會好奇電影人第一次愛上電影是什麼時候。
我很小就愛上電影了,《大笨象》出來之後我有很多中學同學來支持,他們跟我說我以前常常沒有去學校因為在家裡看電影,這個我自己都忘記了,哈哈哈。

你讀德明政府中學(新加坡名校)!敢逃學?
哈哈哈,他們跟我講:「哎呀不意外,你以前就是這樣的!」

那時喜歡看哪一類電影?
什麼電影都看的,香港片、好萊塢片、法國片。其實我小時候華文不錯的,但是太久沒有用了。

聽說你以前讀金庸的武俠小說?
哈哈,以前我覺得蠻容易的,我也不知道我的華語為什麼現在變成這樣。以前我是讀繁體的,還會去「書城」買書看。

對過去,最眷戀的是什麼?
我覺得我寫這部片,也是因為我開始想家。我知道我如果回來新加坡,以我的性格又要開始走了。我怕的是我一直追求夢想追求電影,有一天我回頭看的時候,很多東西已經不見了。有時候在外國住了很久,很多重要的東西都不能出席,朋友的婚禮或者某某人的生日啦,很多重要的時刻我都不在。

就像戲里的主角回到家鄉發現什麼都沒了。
呀咯呀咯!那可能是我的最大的恐懼!哈哈哈,這個訪問很好,讓我瞭解自己的心理。

你是在什麼時候確定拍電影是你這一生要做的事?
大概在18到21歲的時候,我是那種精力充沛的人,不懂該往哪裡放,有時候覺得很茫然、空虛,甚至憂鬱。但是我找到了電影,它是非常難的東西,我覺得我可以把我的一切放進去,我的精神、感情、體力,雖然很辛苦,但是我很開心,再也不會覺得空虛。

你是那種需要不斷挑戰自己的人?
我覺得每個人都必須找一個大於你的人生的東西,讓自己投入其中。

影響你最深的導演是……
瑞典導演Ingmar Bergman。我成長過程在思考人生的意義的時候,可能是被他影響的。他的片子都是關於存在,拍得很美很震撼。

長大後會不會發現人生的意義其實不用思考那麼多,因為根本沒有答案?
是需要思考的,也許沒有答案,又或者每個人的答案都不一樣。但大家必須知道對自己來說,人生當中最重要的是什麼。對我來講,電影是重要的,所以我放了很多心思和時間在裡面。

如果她未曾離開,不會看到這麼多不同的有趣風景。沿途看到的世界,我從她IG捕捉的影像中自行想象。

島國很小很小,地球很大很大,我們或許都該出去走走。

在那麼多國家居住過,有沒有覺得自己做為新加坡人,和別人有不一樣的地方?
我是非常新加坡人的,我一開始講話,別人就知道我是外國人了。我不是那種在美國住6個月講話就有很多美國口音很多slang的,我碰到這種人會很反感的。哈哈,我很受不了!我在那邊住了9年,可是我的口音還是totally Singaporean啦。我從不掩飾自己的新加坡特質,我覺得就是因為我的背景,讓我可以亂亂跑啦。

新加坡人有什麼不同?
我覺得我們很可靠,真的真的,而且有職業道德。真的會有點怕輸,其實有怕輸心態工作是不錯的,因為你會想做得好嘛。一般上,新加坡人蠻單純的,我們的生活挺平靜的,容易相信人。

你覺得新加坡電影圈,最大的問題是什麼?
唔……我們的市場很小,票房回收是挑戰。

新加坡電影通常是兩種極端,不是製作水平低的喜劇或恐怖片,就是一般人說看不懂的影展電影,很少in-between。
我本身是想做in-between的,藝術不應該是給很privileged的人,我覺得新加坡有一個概念就是,能夠做藝術的就是很high-class,我覺得不是這樣的。藝術的重要性在於可以傳達一些東西,藝術創作者不可以覺得自己比觀眾高人一等。對我來講,我不會故意要拍一部片可以賺很多錢,也不想拍那些很艱澀難懂的電影,而是以一個謙虛的態度面對觀眾,最重要可以傳達得到。

有些人說電影圈的小圈子,需要認識對的人,才可以躋身這個圈子?
是,可是我覺得新加坡沒有那麼難,因為地方很小,你一旦進了一個電影節,例如新加坡國際電影節,就會大概認識每個人了。圈子很小,你會看到同樣的臉for 20年,哈哈哈。好的是,大家都很熟;不好的是,你如果不小心得罪某個人,每個人都會知道。

女性當導演,真的會受到歧視?
拍片本來就是辛苦的,但我不覺得是因為我是女導演。我當過劇組人員、助導、攝影師,人家不會當面表現出歧視,但是有時候會有點不自覺的偏見。例如女攝影師,很多人就會說:「呃,女生可以嗎?拍得好嗎?」因為拍電影,壓力是很大的,兩個男人吵架很普通,但是兩個女人吵架就會被說感情用事。還是會有某種偏見,不可能是平等的。一個女攝影師,她必須證明自己,但男人一踏進片場,有威嚴,大家就相信他了。這個圈子由男性主宰,女生出現在片場沒有那麼容易,我個人希望更多女性可以加入電影圈,當監制、導演、攝影師。一旦普遍,人家也會覺得自在、也多一點信任。

女性想加入電影圈,最大的障礙是什麼?
男導演和男性劇組一起工作,大家會比較自在,但是女導演和男性劇組,需要時間適應彼此,不是歧視,而是不知道怎麼handle。

哈哈,那你跟監制陳哲藝吵的話,誰贏?
哈哈,他很直率,我喜歡Anthony的一點是,我們有時會吵架,但是過一陣子就OK!

你會怎麼定義成功?
我覺得成功並不是票房很好或者拿很多獎,而是在沒有妥協或放下尊嚴、沒有忽略人生中所愛的人的情況下,可以講我想講的故事,拍出我想拍的電影。

 

 

 

Published: 17/04/2017

Comments

發佈留言必須填寫的電子郵件地址不會公開。 必填欄位標示為 *

YOU MAY ALSO LIK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