沒有好的食材怎可能創造出好滋味。
或許我們偶爾該追本溯源回歸最初。
每回去東京一定到筑地魚市場去,盡管游客很多。但怎么就從來沒好奇過自家的魚市場是怎樣的?
是時候走一遭。
裕廊魚市場,新加坡最大的海鮮批發中心,1969年開始營業,據說只在80年代翻新過,占地5.1公頃,上百個攤位,就像是一個比濕巴剎大很多的…巴剎。晚上11點開始營業,12點有漁船陸續靠岸,2點到5點是最繁忙的交易高峰期,也有魚販刻意選在黎明時分來買被挑剩價格低一些的海產,到了早上7點大致上所有魚市場攤位都已經收檔了。
選擇周二來到魚市場,因為據說周末的人潮會多很多,我不想妨礙人家做生意。凌晨2點,我用身份證換了訪客證,終于踏入這個有點不一樣的世界。
在大家不知道的城市某個角落,當大家進入夢鄉的時刻,原來有很多人正在忙碌工作。
很人工的小島國竟然還保存這樣的地方,時間像是停留在80年代,看似雜亂無章實則亂中有序,我感受到的,是原始的生命力。
相對于舒適的超市,這樣的地方,比較能讓我有活著的感覺。
狹窄的通道人來人往,氣氛很熱絡,99.9%是男性,有的光著身子工作,大概是為了方便吧。這里現在大多采取公開議價方式,來的一般都是行內人,賣家買家看起來都像是相識已久的朋友,所以也沒看到太多激烈的討價還價,氛圍沒有想象中緊張。不過,逢年過節,這里偶爾會出現散客前來大采購。
這是魚販們認真工作討生活的地方。我戰戰兢兢,尤其顧慮四處亂躥拍照會驚擾別人。但大家都挺友善的,對我手上拿著相機也不以為意,有些大哥只是笑著好奇我拍了什么。
新加坡有賣這些魚?哈,這里還蠻多我從未吃過的魚類的,畢竟現在貪方便常去超市買魚,那里買得到的差不多就是那幾種而已。
魚市場的海產大多從馬來西亞、印尼、泰國、菲律賓、越南運來,小船停靠之后,開箱直接倒在地上售賣。不過你基本上不太會看到活蹦亂跳的魚,因為很多漁船都是一兩天之后才把海產運到本地。
有些魚販會等著購買小船抓來的野生海產。不同于一年四季供應量穩定的養殖海產,野生海產的價格變動比較大,視乎漁夫們當天的收獲,起風時價格比較高,唔……這就是難以捉摸的所謂海鮮價。市場里販賣野生海產的攤位已經不多,要買到好的,行動就得快。捕獲的魚跟以前相比,確實少了很多。當然也因為愈來愈多人去超市,濕巴剎的生意不及從前,魚市場的生意相對受影響。
聽說政府有意展開大型重建,增設海鮮加工、零售攤位、海鮮餐館等設施,把魚市場發展成像舊金山的漁人碼頭或東京的筑地市場,成為集交易、美食、觀光于一體的另類旅游景點。
真的?誒……
新加坡向來過度規劃,工整有余,活力盡失,小島國有很多地方經過翻新重建之后原來的獨特風味蕩然無存。
不是所有的東西都要整整齊齊的。
市場里沒有什么設施,周圍只有一攤賣飲料包點的檔口,半夜生意好得很,咖啡都提早包好掛在攤前。大半夜吃個包子喝杯咖啡稍作休息,感覺挺不錯的。但魚販們不能久留,在天還沒亮之前得趕快把買來海產運往巴剎,因為這里規定不能殺魚砍魚,所以必須回到巴剎攤位才能好好處理。
當一般人還在睡大覺,有些人已辛苦了大半天而且更激烈的戰斗才正要開始……
Published: 12/12/201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