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活 Style流行 Trending

市集之神,成功靠相信自己

文 | 楊麗玲

34歲的張添豪Kent Teo,走過的路,也和一般新加坡人,並不相同。

台灣的士林夜市,泰國的Artbox,在新加坡重現,是由他和他的年輕團隊一手打造。

大學畢業之後義無反顧投入跳蚤市場,熬過,苦過,懷疑過,堅持著,然後做到了自己想做的事。

不僅是新加坡的市集主導者,我更將他視為,創意推手。

新加坡人可能最熱衷的,是美食。我喜歡的鴨舌和豬血糕等,因為執照問題而因為Kent覺得太傳統,吃不多總有幾分遺憾。

讓我真正興奮的,是遇見許多年輕的手藝人,欣賞到有趣的創意與細膩的手藝。例如台中老店光山行的漆器藝術。第三代傳承,從筷子、器具轉型製作首飾,隨著時代變化求新。

I 關於台灣士林夜市,新加坡創意還魂

台灣的士林夜市,泰國的Artbox,在新加坡重現,是由他和他的年輕團隊一手打造。

深諳人性人心,他說這類從幾天到幾個週末的市集活動,會讓人產生FOMO(Fear of missing out)心態,不想錯過,於是出現了衝動性消費。

市集不只是市集,背後還隱藏更巨大的藍圖。

他說希望透過這樣的方式,把創意與設計文化推廣出去。

無論你在新加坡版士林的經驗如何,我都希望,讓你瞭解很多你並不知道存在的問題。新加坡沈悶的零售業,需要有心人排除萬難賦予新生命。儘管,這條路,步步艱辛。

為什麼有把士林夜市帶到新加坡的構想?

新加坡人很喜歡泰國、台灣,這兩個地方是很多人旅遊的首選,我們很受他們的文化和美食影響,也是看台灣綜藝節目長大的,所以我想到了士林夜市的概念。我覺得大家會有共鳴。我們想販賣的是體驗。我們要創造對士林夜市的新加坡式詮釋,必須是獨特的。

新加坡有很多pasar malam,我們想打造的是創意夜市概念。

你對士林夜市的詮釋是怎樣的?

我們最喜歡台灣夜市是美食、文化、音樂、電影和氛圍,例如懷舊的霓虹燈招牌,我們也找來了畫家勾勒出士林老街。我們以自己到台灣旅遊所留下的印象,從中得到啓發,盡量複製相同的體驗。

是什麼時候開始有把士林夜市帶到新加坡的念頭?

從我們開始主辦跳蚤市場和手藝人市集開始。

我們的夢想是革新本地夜市,後來有機會在2016年在舊丹戎巴葛火車站辦「Fantastic Thai Market」,2017年又開始辦「Artbox」,一步一步用很organic的方式發展。

我覺得是我們有心改革,而且市場也有需求。

只要有熱忱,有毅力,就能繼續革新,在過程中想出更有趣的點子。「Fantastic Thai Market」和「Artbox」成功之後,有些場地業者和公司找上我們詢問:「你能不能想出其他點子?我可以辦‘Artbox’嗎?」

事實上,有些經驗是不能完全複製的,我不可能把「Artbox」放在購物商場,我們必須有新構想。

主辦類似士林夜市的市集,最大的挑戰是什麼?

我們不想讓人想起傳統的pasar malam,無論是零售、生活、時尚、餐飲,士林最重要的是凸顯創意。

有什麼台灣元素?訪客一定有期望。我們聯繫了1000家台灣的零售業者、手工藝人和餐飲業者,真的是一個一個聯繫,找尋合作的方案。有一半的人回覆我們,他們支持我們的概念,有100家自費買機票過來參與其盛。

在餐飲方面,因為執照的問題,在新加坡一直是一大挑戰。雖然有很多業者想過來,但只有特定的食品可以在這裡售賣……

 

一片雲與藍水滴,手繪手機套,姐弟手藝人一個秀彩繪技藝一個創造藝術銀飾,來自台北的「系」擺賣攤位是我最喜歡的之一。

盤子可以「掏心掏肺」,女性裸體杯凸顯各有內涵,生活用品理念各自表述,士林夜市裡潛藏藝術氣息。

這些年辦這些市集,你學到最重要的一堂課是什麼?

溝通和團隊精神。這真的不是一個人可以做到的事情,我們所舉辦的活動都是戶外的,困難度比室內高出3、4倍。要看天氣,和承包商、供應商的溝通也非常重要。沒有活動是完美的,但假如有很好的團隊和溝通過程,就能減低人為的錯誤。執行是最難的部分,我很慶幸我有很好的團隊。

士林夜市的團隊有多少人?

主要團隊不超過10人。人愈多,溝通問題會更多。少於10人,才能更好地溝通,團隊裡的每個人都能清晰掌握事態。

籌劃需要一整年的時間?

前前後後一年,要做市場調查、勘場、確定主題、商標、氛圍等。真正的工作從6個月前開始,團隊找合作夥伴、贊助商、攤販等。

場地打造需要多久?

兩周,我們從4月9日開始建造。拆除也需要一周,雖然活動只有6天,但前前後後得花一個月時間。

第一年的「Artbox」,我們只用了3天,這就是問題所在,我們得到了教訓。如果下雨,建造工程就必須停止,我們必須把這些因素考慮在內。

新加坡人很喜歡市集,有沒有可能在這裡設置一個永久市集?

有些政府機構跟我們談過,我覺得他們也在作考量。

你到任何國家,香港、馬來西亞、泰國、台灣甚至歐洲,第一事情就是找市集。因為這是瞭解這座城市的文化最快也是最好的途徑。外國購物商場里有一半的品牌,都可以在新加坡找到。但到市集走一走,可以和當地人聊天,感受市場氣氛,找些獨特的設計商品帶回家。

我當然清楚個中的挑戰。政府以前清理街道,把攤販安置在小販中心,如果回到街頭市集,似乎有倒退的感覺。我想這可能是他們躊躇不前的原因。

但我們已經準備好了,在我看來新加坡也準備好了。

我們可以把泰國、馬來西亞、台灣和香港最好的商品帶到新加坡市集,保持市集的高度趣味性。

而且跨界合作也可能發生,本地和台灣商家可以有文化交流,本地設計師會得到啓發並從中學習,創造出來的商品可以更具吸引力。

新加坡支持本土產品的文化並不強,但正在逐漸成型 。我們希望市集能起著潛移默化的作用,慢慢讓新加坡人有那種不介意支持本地創作的心態。

II知其不可為而為之的創意makers空間是這樣誕生的

去年第一次踏入在東部別具風味的舊區這個名為Mox的創意空間時,欣喜之余更覺得意外。

這不只是共同工作空間。

創意圈各家初創企業與個體戶交流的聚集地,滿滿活力與可能性。新加坡,竟然容得下這樣一個讓創意棲身的空間。

沒有政府的資助。

當時已非常好奇,是怎樣的人願意也做到了,在功利主義的島國創造出一個夢想空間。

當初為什麼會打造Mox這個創意空間?

Mox的宗旨是組成一個生態系統,把大家聚集一堂,想出有趣的點子。我們從一年半前由零開始,到現在匯集了200家startup初創企業與個體戶。這不只是共同工作空間,而是一個手藝人的創意空間,大家相互合作,一起成長。

我們必須清楚這些startup作為企業所面對的問題,根據他們的需要打造這個空間,而不只是提供免費咖啡、啤酒。當然,有這些確實很不錯,但對生意的經營有沒有幫助?沒有。

今年我們會在新加坡設立2個新據點,我們也接到成立海外Mox的邀約,一個在吉隆坡,一個在柔佛。

我的下一個目標是泰國和香港,希望是在明年吧。

成立Mox初期,遇到最大的挑戰是什麼?

會有不看好我們的人。他們會說,真的有需要嗎?新加坡的創意群體真的那麼大?

第一次踏進Mox的時候,我其實也有這一層擔憂。

Mox取自「Moxy」,意思是勇敢、大膽、大無畏。

在新加坡做這樣的嘗試,確實需要有膽識。

的確,我們不會把創意和新加坡聯繫在一塊兒。但我們還是勇往直前去做,紙上談兵沒有用,建立起來之後,一定能找到有志一同的族群,這些人也許從未想過終於找到一個讓他們有共鳴、可以安身立命的地方。而一些大企業也願意給予協助,因為他們明白創業者所面對的難題。我們每回舉辦創意講座和工作坊,都會有很多人願意分享經驗。

我們剛設立時,DesignSingapore曾經來視察,他們很好奇詢問:這是什麼?你們在乾嘛?你們有政府資助嗎……

其實我們什麼資助也沒有。我覺得必須拋磚引玉……

你們現在有得到政府的資助嗎?

還是沒有。

DesignSingapore嘗試幫助我們,他們找到了一個空間。在維多利亞街141號,是南洋美專的舊校舍。但我們必須找人整修建築,我估計至少要兩、三百萬吧。儘管是為創意人提供的空間,但他們說沒辦法得到資助,我們得自己去找資金。

III新加坡可以不一樣,你我的人生可以過得不同

他一直說,只要相信,一路上一定會有志同道合的夥伴出現。

或許因為我沒有他的信念,所以我始終未遇上。

他指著訪問時打點一切的年輕女生Michelle說,她是我的第一個實習生,她那時還拉了4個朋友參入團隊,那時根本沒有人願意來……

現為市場部主管的Michelle笑說在5、6年前還是跳蚤市場的攤販,知道Kent在找實習生,前來應徵,一直到現在。

真正有心有志者事竟成。

我分享Kent的故事,因為我相信一定能激勵很多人。

A水準成績不算理想,無法進入本地大學,最後報讀管理學院的倫敦大學校外課程「商業管理與經濟」。對人生感到茫然之際,因為陪著女友在跳蚤市場賣東西百無聊賴而開始製作飾品售賣。

畢業後和小學同學合資開始舉辦跳蚤市場。據說有一整年的時間每月只靠$200存活。

你認為新加坡是不是在改變中?新一代有自己的一套思維,和從前不太一樣……

你可以看到變化,但效果不會是眼前看得到的,也許必須再多等一代人。但無論如何,總要有個開始。整體來說,觀念正在改變中,希望一步一步,我們可以慢慢讓大家從不同角度看事情,改變既定的思維方式。

你走的人生道路跟大多數人不同,在前進的過程中,遇到最大的阻礙是什麼?相對於其他人,你認為自己為什麼可以成功?

老套地說,真的是……自己。你必須推著自己向前,如果連自己也不相信自己,講真的,沒有人會相信你。是,你有熱忱,但熱忱不足以讓你達到目標。你還必須有韌性毅力,意志必須堅定。你得思考的是,第一:你的生意是否是某個問題的解決方案?如果你相信,就繼續去做,每天一醒來就去想著怎麼讓自己的概念發揚光大。

剛開始時,當然全世界都會說:哎呀只是興趣,憑著一股熱忱而做不可能持久。

你必須證明給大家看。這時自然會有志向相同的夥伴出現。

現在的年輕人很想做生意當自己的老闆?身邊的人難免抱持懷疑的眼光……

我剛從大學畢業,就和童年玩伴合作搞生意,但他在2014年離開公司……真的是不容易,頭3、4年,我還跟爸爸媽媽一起住,每天吃早餐的時候,我媽媽跟奶奶會在我耳邊講:「你生意賺錢嗎?你要不要去找份工?」每天早上咧,她們會跟我說相同的話,但我不怪她們,我知道出發點是為了我好。

真的要有很強的決心,不然你可能會一直想:自己究竟在乾嘛,不如到此為止吧。

對於自己人生道路的選擇,你當時完全沒有懷疑?

一定有很多雜音干擾。當然會想,除了跳蚤市場,難道就沒有更好的事情可以做了嗎?

但,不能被動搖。

現在的年輕人,也會面對周圍的很多干擾的聲音。不過他們其實有很多管道幫助他們創業,他們也可以做自己想做的事情,當Grab司機,做化妝師、髮型師,剛開始時可能是興趣,不妨發展看看。什麼時候不想做就不做,也沒有錯。那幾年學的,也可以用在一般企業工作。

你的夢想是什麼?

我希望繼續透過這些平台幫助中小型零售企業,想做生意的人,我希望可以給予幫助。我們有快閃店空間,固定店面,可以從第一天開始就提供援助。如果你是startup,沒有錢付租金,不要緊,我們可以商談,租金之後再來講。只要你有一個吸引人的故事想講。

成功了,我就得開始算你租金了。為什麼?第一:在商言商,這是一門生意。第二也是更重要的,如果沒有營運費用,你就不會有動力。有租金要付,你才有壓力。沒有壓力的話,,你會想:隨便啦,有賺就有賺,沒有就算了,反正也沒有虧什麼。

你最希望看到新加坡的改變的是什麼?

對創意的關注。因為這是無限的,而且是主觀的,每個人都有屬於自己的不同創意。一旦有了創意思維,便可以想出突破框架的革新方法,而不只是一味仿效前人的做法。

我想新加坡在思維上最大的謬誤是:你不能在創意上放一個價碼,但幾乎所有的機構都想著怎麼賦予創意一個價值。

新加坡要建立的不只是硬體,還有觀念,這會有點難度。

新加坡No.1的創意公司Kinetic,創辦人Pann Lim得過350個設計獎項,他的公司只有20個人,卻可以和4大國際廣告公司抗衡……

我想起了自己在某個地方看到有點激進的說法,但是我覺得有道理……「我們應該取消關注所有在IG的網紅,開始關注藝術家、攝影師、設計師等」。

我希望創意群體可以更壯大。

 

 

Comments

發佈留言必須填寫的電子郵件地址不會公開。 必填欄位標示為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