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本a cappella美聲團體No.1,聖堂教父,意即「在音樂聖堂里合唱近乎完美的教父級人物」。
出道23年,前身為村上哲也和黑澤熏在早稲田大學組成的Street Corner Symphony,經歷成員更替,在1994年正式推出專輯。
是先驅者,苦熬6年,終於找到自己的風格與定位,將無伴奏之合聲演唱從邊緣拓展至主流市場,創下專輯百萬銷量。
不靠外型而純粹以歌聲拼勝負,走的是Boyz II Men美式style,5人六重唱,技巧完美無瑕,合聲出神入化。
嗓音太美,邊寫,邊聽他們,不知不覺沈沈睡去。很想,現場聽一回。9月終於等到他們巡回新加坡、香港、台北、首爾、上海演唱……
第一次在新加坡演出,有什麼感覺?為了這次的演唱會,作了什麼準備?
村上哲也:我們當然很興奮。我們會用英語和觀眾交流,也會演唱英語歌曲,準備海外演唱會最好玩的地方就在這裡。
有沒有到過新加坡?對小島國有什麼認定?
黑澤熏:這將是我們第一次的新加坡之旅,新加坡人給人感覺是音樂愛好者,我很期待為大家演唱。
村上哲也:我很興奮可以到從來沒有到過的地方,這將是全新體驗,所以我格外期待。
巡回亞洲演唱會,讓你們感到最興奮的是什麼?
酒井雄二:可以讓大家第一次現場欣賞我們的音樂,我覺得很開心。新加坡的觀眾愈開心,我們愈有動力。
成軍於1991年,當時有沒有想過這條音樂之路可以持續不斷走到今日?
酒井雄二:我們覺得大概行得通吧,因為當時在日本很少人唱a cappella。但從來沒想過可以持續超過20年。不要覺得意外,就算唱了這麼多年,還是有很多東西,我們仍在學習中。套用達爾文理論,我們就是在不斷地表演中吸取新的養分。
還記得第一次的表演嗎?
黑澤熏:我們出道前,非常幸運地有機會在Babyface的盛會上演唱他為Boyz II Men製作的一首歌的a cappella版本。那是很美好的一次經驗,雖然我們都很緊張。我們問他可不可以當我們的製作人時根本不抱期待,他卻微笑地對我們說:「我會留意你們的。」那次真的是很好的回憶。
你們花了一些時間得到認同,當時是什麼激勵你們不放棄?
安岡優:其實在我們CD暢銷之前,已有很多人來看我們演唱。願意花時間聆聽我們的粉絲們,給了我們最大的動力。
相較於出道時,組合有什麼改變?
北山陽一:我們出道時,「a cappella」在日本還是一個陌生的名詞,我們在自我介紹之前必須先解釋a cappella是什麼。我們合作了超過23年,還是一直在思考可以進步或者吸引粉絲的方式。
唱a cappella難度很高,不是任何歌手都能掌握得好,訣竅是什麼?
北山陽一:首先,你必須有很好的聽力,也要唱得夠大聲。除此之外,必須放下對所謂對的間奏和節奏的既定概念。A cappella強調演唱者之間的互動關係,可以完美地唱出鋼琴和樂譜的旋律,並不代表就能形成音樂。你也必須清楚瞭解其他成員演唱的部分,然後思考怎樣演繹自己的部分,把心意傳達給團員。不管唱的是哪一個部分,大家是平等的,重要性是一致的。當你意識到也做到這一切,你的音樂才可能走進觀眾的內心。
一個a cappella團體成功的關鍵是什麼?怎麼找到和諧?
安岡優:不管是個人還是團體,擁有讓別人欣賞你的音樂的力量是最重要的。對於組合來說,聆聽也是必須,我們得在唱各自的部分時,聆聽並製造和諧的融合,與此同時創造出新的音樂形態。
團員們通常比較容易為了什麼事起爭執?
安岡優:就算在音樂上有不同看法,我們也不會有肢體上的衝突。我大家很清楚作為團隊,我們必須接受每個人都是不一樣的。所以當我們意見不合時,並不是以少數服從多數來作決策的。我們會聽取每個人的看法,然後讓其中一位成員作最後決定,其他人無論如何都會附和支持。我們各自都有solo活動,非常明白每一個決定所必須肩負的重大責任,以及團體內互相支持的重要性。如果是沒有人可以作主的事,我們寧可用石頭剪刀布來決定。
談談a cappella在日本的現狀。
北山陽一:剛出道時,很少人知道a cappella是什麼。除了不斷解釋a cappella的概念,我們也必須介紹我們的團體,所以根本沒有足夠時間談到我們的音樂。所幸日本後來開始產生a cappella潮流,現在已經愈來愈普遍了。不過,我們總擔心如果不持續推動,大家又會把a cappella遺忘,別的團體又得重新面對我們曾經面對的問題。如果有更多新一代諸如Little Glee Monster出現,而a cappella社群可以更深厚地連結起來,我們會非常興奮。
在音樂生涯中,至今最有滿足感的一刻是……
黑澤熏:當我們有機會和崇拜的音樂人見面甚至合作。幾年前,我還見到了我的偶像Stevie Wonder!
1971年4月24日出生,10歲時非常喜歡松田聖子的《夏天的窗》,那時已關心歌曲排行榜。82年移居東京,狂練笛子,5年後又沈迷薩士風。1989年遇上黑澤熏,組成a cappella團體在文化祭上演唱,也開始迷戀爵士樂。1991年進入早稻田大學,成立Street Corner Symphony。
1971年4月3日出生,小時候最喜歡例如《銀河鐵道999》等卡通歌曲,1984年開始接觸Chicago、Michael Jackson等人的西洋歌曲,崇拜尾崎豐,每首歌詞倒背如流。1987年愛逃課躲在圖書館裡,喜歡上山下達郎,大貫妙子,大瀧詠 一和松任谷由實等,從廣播中獲取日本及西洋的流行音樂養分。 1991年也加入Street Corner Symphony,視Stevie Wonder為楷模,大學時期開始涉獵世界音樂。
1972年10月5日出生,體弱多病而當電視兒童,電視歌曲每首都會唱。小學4年級加入管樂隊,透過廣播喜歡上YMO,Eric Clapton,Tears for Fears等團的歌曲。 13歲跟朋友們組團擔任吉他手,最喜歡演奏Bon Jovi的歌。高中時曾被老師責罵「玩音樂的人不會有出息」而難過,廣播節目成了重考時的心靈慰藉,當時的偶像是Janet Jackson, TROOP,Christpher Willliams。 1991 考上大學,借來一堆想聽得要命卻沒錢買的CD,包括Stevie Wonder,Donny Hathaway,Take 6,Donald Fagen,Todd Rungren,Burt Bacharach和Arrested Development等,加入各種不同類型音樂的社團,猶如武者修行苦練合聲技巧。
1974年2月24日出生,在母親懷裡聽著三味線成長。4歲學鋼琴,13歲時最喜歡的是《Top Gun》OST,愛聽阪本龍一的《Beauty》、久石讓的《風之谷》,也開始聽古典音樂。17歲和朋友組成a cappella樂團,團員們後來卻因為準備聯考而放棄,受到很大的打擊。 大二的冬天加入Street Corner Symphony,大三時加入The Gospellers。
1974年8月5日出生,3歲買了人生第一張唱片《宇宙戰艦大和號》,幼兒園時的夢想是要成為歌手。小學一年級學習鋼琴,後來卻因迷上足球而放棄。1988 年第一次聽到a cappella,1991 年第一次組團,擔任主唱並寫了《Stand By Me》a cappella 版本,畢業論文的標題是《為什麼披頭四會這麼紅呢》。 1993 加入Street Corner Symphony,開始關注Boyz II Men, Take 6等西洋樂團。 大學第二年8月26日,被The Gospellers成員邀請組團。因為村上一句「我們會成為專業歌手,我們會大紅特紅」而決定加入,但當時手上擁有的CD不超過30張。
日期: 24 September 2017, Sunday
時間: 5:00pm
地點: Drama Centre Theatre
票價: $88/$68/$58
售票處:Sistic (www.sistic.com.sg)
Published:19/08/2017